学前教育课堂中美术教学开展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程玉珠
[导读] 对于孩子们来说,绘画表达是孩子们的天性。
        程玉珠
        四川省泸州市邻玉街道中心幼儿园  646004
        摘要:对于孩子们来说,绘画表达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语言能力,在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而在他们形成完整的语言能力之前,绘画是孩子们叙事表达的唯一途径。幼儿教师要以此为基础,对孩子们进行美术教学,既能够顺应孩子成长的本能需求,还能够更好地对孩子们进行艺术启蒙。除此之外,绘画教学对孩子的成长还具有全面性的作用,能够很好地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和耐心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幼儿教师要重视美术教学的开展,积极地挖掘美术教学的意义,在提高孩子们美术水平的同时,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全面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美术、音乐等。而学前教育作为孩子们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孩子进行艺术培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其中美术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绘画还是孩子一种自发的本能需求。所以在学前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重视美术教学的开展,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时期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的地位
        学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未正式进入学习理论知识之前、针对还未到达学龄的儿童开展的有目的和计划的、能够实现全方位引导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目的的阶段性教育活动。对儿童未来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便是基因所携带的孩子先天便有的资质,这是由于家族基因以及胎儿期间的营养元素摄取等影响决定的,属于不能选择和改变的方面;而环境因素则是包括孩子出生之后周围的一切因素,比如说自然环境、家庭情况、学习条件等等,这是决定儿童能够成长成什么样的最重要因素,无论如何学前教育都是不能够被忽视和取缔的。
        (二)学前教育时期开展美术教育的意义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对美术教育高度赞扬,美育的地位应当同德育以及治愈平行,他认为求知识的同时要培养情感,也就是在学习科学的同时要学习美术。在智育范畴内大多偏重智力的教学,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在德育的范畴内则是偏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目的。而在美育的范畴则不仅,要求人们有认识美和发现美的能力,还要有创造美和爱好美的能力。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儿童心智大多像一张白纸,由于他们所接触到的外界环境较为单纯,他们的思维模式往往能够更加的灵活多样。除此之外,如果学龄前的儿童能够接受较好的美术教育并被其影响,他们将来认识美的能力往往要比其他人强得多,也就更加容易让他们活得通透幸福。
        二、重视教学开展的指导性,提高美术水平
        幼儿教师要想有效的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早期美术教育,就必须利用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成长。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幼儿们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所以所绘画的内容大多是丰富但无法突出主题的。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就要充分地发挥教学指导作用,通过教授幼儿基本的绘画技巧来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开展的丰富性,不要过度地干预幼儿的创作。

同时还要积极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通过对一些美术艺术作品的鉴赏来丰富幼儿的认知,也能通过丰富的美术艺术欣赏为幼儿提供创作的灵感,使得幼儿的绘画内容更加丰富,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美术水平。
        想象力是绘画基础也是提高幼儿美术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提高幼儿想象力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幼儿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展示一条线、一个圆或者是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然后幼儿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这些联想能力能够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够使得孩子能够具备举一反三、演绎推演的思维能力,让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观察生活,让幼儿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以此为创作开展的基础。在此之后,幼儿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美术艺术作品的欣赏活动,让幼儿从小就能够被高级的艺术形式所熏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艺术水平。
        三、重视教学开展的启蒙性,激发美术兴趣
        在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学习美术仅仅是培养兴趣和掌握绘画技能。但是在教学开展的前期教学的重点,远远不是让幼儿掌握绘画技能,而是要对幼儿进行启蒙和引导。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重视教学开展的基础性,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绘画,激发起幼儿绘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早期的美术教育,做好美术艺术的启蒙。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想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启蒙性,在此过程中就要充分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幼儿教师可以让孩子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现阶段的心情,这个时候幼儿教师就要让孩子们充分地发挥想象力。积极地对孩子们进行绘画方法的指导,但是不要过多地干预幼儿的创作。幼儿教师还要重视鼓励性教学的开展,重视表扬幼儿的优点,提高幼儿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
        四、重视教学开展的延伸性,培养艺术素养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绘画教育上,在泥塑、雕塑、剪纸等形式上都体现着美术。而且良好的教学氛围和丰富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重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重视教学开展的延伸性,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中,更加全面地促进幼儿的成长。让幼儿能够在丰富活动形式的熏陶下,培养提高其艺术素养。
        美术艺术教学的开展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绘画教学上,幼儿教师还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既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更加全面地提高幼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剪纸艺术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化操作能力。或者是通过泥塑教学的开展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可以渗透一些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通过开展剪窗花的活动,既能够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还能够在教学开展的過程中,还能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艺术教学的开展进行延伸,既能够让幼儿认识到更加丰富的艺术形式,提高幼儿的艺术水平,还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深刻的内涵,从而更加全面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总而言之,要想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美术水平,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的提高,幼儿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全面性。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激发起幼儿利用绘画来表达自身想法的兴趣和欲望,既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鲁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