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行为习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钟志超
[导读]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提出

        钟志超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大敦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提出,在当前的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而对于体育训练而言,其主要是依靠学生进行自己主动的参与,而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需要教师以科学的教学方式运用,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充分的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
        关键词:行为习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年龄较小,活泼好动,相当于语数外这些学科学习体育,无疑是许多学生非常喜欢的课程。但即便学生再喜欢,如果没有教师科学的引导,或者是教师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会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自觉性,从而影响学生的体质提升。因此为了有效的避免这一教学问题的出现,作为新时代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应学会积极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实施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自身体质。
        一、注重团队锻炼,促文明习惯养成
        在小学体育课程锻炼活动中,有着许多的锻炼活动,是需要学生团体来进行,通过互帮互助来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当前的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倡导培养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在小学体育锻炼活动中,教师以团队训练的开展,有意地引导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能让学生在互相的交流与沟通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沟通与交流中不断发现学习他人的优点,然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进而实现学生文明习惯的有效养成。
        跑跳等活动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心血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但由于其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因此对学生的体力和耐力要求很高,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其注意力难以有效的长时间集中。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将跑跳活动进行有机的分解。如对于一些跳跃动作的训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游戏,通过为学生展示兔子跳、青蛙跳等生动直观的形象,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通过运用各种有趣的跳跃动作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而在跑步训练中,教师则是可以组织“接力跑”的游戏,给小组成员以自由选择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行讨论,选择是在接力的哪一环节。引导各个小组选出跟跑者和领跑者,后者保持匀速,前者则是要在节奏和速度上与后者保持一致,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轮换完成跟随和接力。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既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深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科学指导训练,促卫生习惯养成
        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小学阶段学生生活学习经验都稍显不足,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义务对学生的训练提出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有序的训练方式应用来更为有效的达成学习目标。

作为教师应注重通过言语教导,行为示范等等,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意识,同时以以身作则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安全卫生的训练环境营造,来使得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在训练活动中,虽说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课堂中也不能一味的放任学生疯玩。而是应该在不打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前提下,强化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像是在跳高的训练中,教师应在学生全面把握跳高动作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在教学中应以自身的教学示范,或者是以多媒体课件播放动作分解的方式,让学生仔细观察需要注意的点,以及动作的细节,以防自己在训练时受到伤害。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在训练活动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建立并严格执行常规的方式,避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除此之外,教师要保证户外运动的场地和器材卫生,要定期对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进行清洗消毒,对一些大型器材必须要定时检修。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注意到对于一些运动器材进行定期消毒、清洁、检修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防范意识。通过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来切实地加强对学生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三、组织竞争游戏,促礼让习惯养成
        不论是哪一个时期的学生,只要人和人之间存在不同,那么必然有竞争的存在。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种竞争,并不能一味的进行打压,让学生只追求团结互助。而是可以科学的利用学生这一竞争心理,在竞争活动中导入礼让意识的培养。以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对此产生深刻的认知,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礼让习惯的养成。
        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体育游戏,来让学生在游戏竞争中逐渐养成文明礼让的习惯。如障碍接力赛跑、跳长绳比快、丢沙包、接力踢毽子等等,这些游戏规则简单易懂,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会提高。我在小组比赛,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然后让学生回忆在哪些部分是必须要竞争的,而哪些部分则是可以通过协作来更好的完成。象是不能为学生进行概念的关注,而是应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并在提问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及时进行礼让道理的教育。
        总而言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引导并不断的坚持。通过科学的训练,不断的提高要求,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余建洪.以体育教学为载体 发展良好师生关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0):95.
        [2] 谢会坡.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成才之路,2008(2):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