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孝玉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中心学校
【内容摘要】“讨论式”教学是一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双向或多向语言交流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本文从“什么是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课堂模式”、“讨论式教学的具体做法”、“成效及存在问题”、“今后的设想”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展“讨论式”教学。
【关键词】讨论 “讨论式”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研、教改的重要课题之一。“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讨论式教学
何谓“讨论式”教学?一般来说,“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双向或多向语言交流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它的特点是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生自主学习及个体学习活动体现充分。
二、讨论式教学的课堂模式
1、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演示示范、讲述现象、举出实例、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等手法,创设出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猜测、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提出(形成)问题。学生在设定的情景中,经过观察、联想、猜测、分析、思考等思维活动去发现问题,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形成并提出要探讨的问题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有目标、有方向、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活动。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是讨论式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实验探索、寻找规律、互相讨论、大胆质疑、争论答辩、分析归纳、总结表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从中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4、检查评价。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要通过检查评价这一环节来收集反馈。教师对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要给予点评、辩释及评价。检查的方式可有随机抽查和轮流抽查两种,对每个问题的讨论结果应抽查几个小组,让被抽查的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当众表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再依次对每组的结果给予评讲,让学生们自我对照、自我肯定、互相对比,互相评价,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5、形成理念。对于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经过教师的评讲,学生基本上对所讨论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归纳、综合概括并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最终得出有关的结论、规律。
6、实践应用。要让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并能学以致用,实践应用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有针对性的、典型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不但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式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课堂设计。课堂设计是讨论式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将各个教学环节考虑充分周详。讨论式教学的课堂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教学情景、引入课题的设计。一定要自然有趣、生动精彩,切忌生硬死板,平淡无奇。要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讨论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既要有趣味、有悬念,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切合教学实际。问题的设置既要有难度又要有梯度。过于简单容易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不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容易分散注意力。
3、检查评价方式方法及评价方案的设计。
—学生讨论的情况和结果怎样反馈给教师、教师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对讨论结果如何进行评讲,一定要设计得合理和易操作。
4、练习的设计。学生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两部分,这里主要是指课堂练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和选择有针对性的、典型的题目,还要考虑练习的份量和难度,题目类型要多样化且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5、各教学环节间的衔接过渡及时间分配的设计。各教学环节间的衔接过渡及时间分配,特别是“分组讨论”这一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控制,是讨论式教学成功的关键。
6、教法及学法指导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设计以启发式为主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及学法指导。
7、教学手段、教学媒体运用的设计。一节讨论式教学课要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各种媒体如何适时介入,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一定要设计合理。
(二)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的,每节课学生参与讨论的时间一般在15~30分钟。具体做法是: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组员相对稳定,以便组织活动及评定学习成绩。组员的座位应是前后桌挨紧,可以便于讨论。
2、每小组选出一名组长(亦可由教师指定),组长必须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责任心较强且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每次分组讨论的结果,教师都要进行抽查反馈。被抽查的小组先派出一名代表发言,表述不够全面、不够完整的,由其他组员作补充。组内意见不统一的,应允许(甚至鼓励)持不同见解者再作补充发言。
4、教师对抽查的结果要——进行评讲。对不成熟的意见要给予引导点拨,使之完善,对错误的看法要给予指出纠正,对富有创见性的提问、质疑、意见和见解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表扬,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对分组讨论的结果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作出合理的评价。评价主要以肯定和激励为主,教师在课堂上着重检查、评价小组,课后着重检查和评价个人。
四、讨论式教学的基本成效及主要存在问题
通过一个阶段的尝试,运用讨论式教学取得的基本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感及学习的主动性强,并对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的课本阅读较为重视。
2、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学会独立思考,对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解决能力。除了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对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有关现象也较留心观察,并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由于经常有机会发言和听取别人的发言以及受到老师准确、规范的表述的影响,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问答题的解答能力也有较大提高。
4、动手能力有所提高。由于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要去探究或验证,学生们动手的机会相对较多。学生们不但特别喜欢动手,而且在实践中非常认真细致,手脑并用,力争成功,得出最佳结果,以便在讨论发言时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大家的认可。这样,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五、今后的设想
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讨论式教学的探讨长期坚持下去。要制订好课题方案,确定班级,进行比较,长期跟踪,定期小结,及时调整,使之规范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美)Brookfield,S.D.著:《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第4、5、6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美)哈明(Harmin,M.)著:《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