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效教学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刘亚娟
[导读]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刘亚娟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摘要: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来考试的常见类型,可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应抓住学生任务驱动作文的重点,整理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任务驱动作文的有效方法。本文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任务 驱动型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性,为学生提供资料,让学生分析资料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个性思维方式,表现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面对任务主导型作文时,很多学生都很为难,找不到文章的构思。教师应找到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特征,整理学生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在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时更加沉着、顺利。
        一、高中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教育计划不明确
        许多教师在准备课程时,都注重阅读教学的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制订完善的阅读教学计划。但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往往没有明确的计划,没有专业的作文教案,为学生提供作文教学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思想,不明确地指导写作方法,影响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重读轻写”的现象。有的老师认为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但实际上在进行教育时,仍然花费很多时间在阅读教育上,创作教育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许多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式相似,常常让学生看到应该写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创作,教师评分学生的作文,挑选分数高的作文评分,为其他学生提供范文。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到非常单调,对作文教学也不感兴趣。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能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整个作文教学氛围很枯燥,学生对作文没有热情,没有吸收新的写作方式。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很强的指向性,能够以资料的方式向学生发出一个或多个命令,学生对任务的命令进行详细分析,理解出题人的意思,选择最佳的角度写作。具体而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令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任务驱动型作文对文体具有一定的指令性。作文资料一般明显暗示文体,大部分作文资料要求学生写议论文。有些作文资料文体指令不清楚,学生需要进一步分析,根据主题要求选择合适的文体。如果学生对文体的选择有误,作文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影响学生的作文成绩。
        其次,任务驱动型作文对写作有一定的指令性。作文资料要求学生记述资料的核心内容,不能记述与资料不一致的内容。学生写文章时如果发生偏离资料的现象,就会失败。
        再次,任务主导型作文对创作思维具有一定的指令性。作文资料中出现了具有对立立场的作用和状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根据自己选择的分析资料,提出问题解决方案。这要求学生能够跟上出题人的思考,用自己的作文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最后,任务驱动型作文对作文阅读对象有一定的命令。资料的指令中一般都有明确的对象,某些资料中明确记载着作文的对象是什么。这需要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对象是谁,从对象的视点来写。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的开展途径
        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文化积累、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必要的,学生也需要更加明确的创作思路。为了顺利开展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教师应结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住重点,全面理解资料
        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时,很多学生觉得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自己从中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影响了学生的表现。另外,有些资料篇幅较长,学生往往通过重读能够找到其重点,需要很多时间和经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资料,用几个关键词抓住资料重点,结合重点全面理解资料。理解材料的含义后,教师应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指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理解材料中的命令,使学生的作文能够表达材料中的核心思想。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资料,“在一年的旅游季节,经过连续搜查,擅自进入景区失去联系的驴友得救了。旅游景区的一个城市为此次救援消耗了巨大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救援中的救援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此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呼吁驴友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要擅自行动。一位网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该为救济买单”,刚看到这份资料时,学生普遍感到困惑,资料涉及多种声音,无法抓住资料的重点。我帮助学生整理资料,找到了资料中的核心词“公共资源”。本资料主要讨论了如何正确利用公共资源和服务。通过我的分析,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文章构思,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了作文。
        有些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肯定纳税人享受公共资源和服务的权利,然后进一步分析公共资源的科学利用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公共资源和服务是我们社会公民应享受的权利,但在我们利用权利时,不仅是自己的需求,也是自己行动带来的结果我们在利用公共资源和服务的时候,如果有可能造成大量不必要的物资消费和人员伤亡,我们的行为是错误的,不文明的,必须受到批评。我们在享受公共资源给我们带来的福利的时候,作为市民应尽的义务也必须遵守。通过整理资料,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论点,使作文写得更加顺利。
        (二)围绕任务,提出核心观点
        任务是作文的核心,学生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能把握作文的关键词和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对象意识和读者意识,认识到自己作文的对象是谁,围绕任务提出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鲜明而坚定,在思想上能满足读书对象的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要指导学生提取核心观点,围绕这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论据,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作文课上,我给学生看了作文资料,“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东西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在加速。例如,没有各种技能训练、写书、拍电视剧等速成的东西。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工作效率是毫无疑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事情确实成功了。但是实践告诉了我们追求速成不是好事。事物的成长发展有规律,违反规律的速成往往先天性不足,就像拔苗助长一样”。看到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就提出了题目的核心观点。我让学生思考,关于这个观点,我们应该怎么论述呢?有学生认为,我们首先提出速成事物有害的案例,并提出“慢成”事物的有益案例,最后分析了围绕案例的速成危害,提出要放弃快餐时代的“速成”做法,踏踏实实地走一步。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学生可以以核心思想为中心提出有力的观点,使读者明确理解作文观点,产生共鸣。
        也就是说,在学习任务驱动型作文时,教师应抓住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集中目的开展教学,消除传统作文教学中的弊病,从资料的角度出发,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整理作文表达思维,在学生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时更加有序,提高学生的作文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文丽.新课标背景下任务驱动型作文备考战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张瑶.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3]刘日.“真实写作”导向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4]严丹.高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