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困境与突破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刘美燕
[导读] 在小学阶段教学活动开展中,语文学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性学科。
        刘美燕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汶朗镇中心学校 广东 肇庆 526434)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学活动开展中,语文学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性学科。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改进,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地提升和发展。本文就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角度入手,分析了相关教学的一些困境与突破。
        
        关键字:小学低年级;语文;创新
        
        一、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困境
        1.强调老师权威,教学以师为主
        在我们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把教师的权威性放在了第一位,教师是至高无上的知识的载体,学生总是没有自己抒发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总是在揣摩老师的想法是什么,而不是知识本身的对错,这样的课堂博弈使学生丧失了很多积极性,而且对知识的认知停留在对老师传授的理解层面,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意识。
        2.教学模式错误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都是读书前事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们记住问题再去读课文,这样看来,表面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算是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实质上学生们的思维已经被问题本身限制了,因为问题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由老师灌输的。
        3.单独注重课堂,而忽视了课外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仅仅是围绕在教材本身就行。学习探讨,教学手段十分单一枯燥,乏味,教师讲课的工具也只限于一本书一支笔而已。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就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过于传统,也太单一,缺乏趣味性,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自我探知的性格的形成,打压了学生们表达自己思想的积极性。直接的扼杀了很多学生对于语文这门科目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视野,仅仅限于课本之中所讲到的内容。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古人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别说行万里路了,就是整天坐在教室里,都是这几本书,这样的眼界能开阔吗?反而让他们变成了井底之蛙,眼界小。
        二、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突破
        1.从单方面的强调教师的权威,到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言论氛围
        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有创造力的课堂是我们教学质量的保证。


        之前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先入为主,当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开始,老师的举动情绪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的大小,因为情绪是否饱满,直接影响了本节课堂中能否充分的吸收老师讲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态度也应该有所转变,教师必须有亲和力,自然的去面对学生,不能高高在上。首先要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最好的一种方式,这样学生们才敢和老师对话,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不怕说错。因为一切的进步必然是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前行的,教师也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学问本身就需要不同的意见来碰撞,教师不能太生硬,让学生产生压迫感,不利于师生的关系。要让学生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对他们要多多地欣赏,学生们只有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不断进取,才能对语文产生充分的兴趣。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好多教师不知道怎么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是不行的,学生会把对老师的厌倦传播到语文学科中来。而在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里面,学生才能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无拘无束,消除胆怯,怕出错的心理,同时感觉到了被尊重,这样的课堂一旦形成,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从以前的带着问题读课文到从课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既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到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的转变。那要如何施行呢?我认为可以先从课文的整体感觉,朗读课文,再到读懂课文,按照这样的思路去阅读课文,先从部分识别,到最后的整体理解通篇阅读,对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理解透彻,作为后续学习的增长点,其次在学生们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把这些问题归纳整理,从而建立起新的学习目标,要解决这些阅读中间出现的疑问,成为后续学习的动力点。要在学习之中不断地形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回顾课文的时候就能带着新的问题继续探究,探究一下这篇课文里面还有没有问题,能不能学会类似的课文,会不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3.从之前单独注重课堂,变为放眼课外,积极的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我们要不断地的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的去开发课程资源,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关注人文,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对语文这个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一年来,本人指导学生用各种教科书以及课外读物,教学挂图,工具书,电影,电视,网络,传统报纸,各种媒体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且组织学生开展了口语与交际,读书会,朗读比赛,这样让语文的教学不只停留在课堂,而是渗透到生活中去,处处都是语文。
        三、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注重创新,打破传统,有意识地把创新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运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自我感悟的性格,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喜爱。使学生能够成为思维创新,独立思考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卫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和应对策略[J].成才之路,2016(35):59.
        [2]石启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创新与突破[J].教师,2014(10):31-3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