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障中职教育中渗透化学小知识的意义及实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钟振亮
[导读] 对如何提高智障中职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提供了比较具体的原则和途径,对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有一定的成效和帮助。
        钟振亮
        佛山市启聪学校
                                  
        摘要:笔者在对智障中职学生讲授专业技能课时,发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常识比较缺乏,而化学又是一门与日常生活、专业技能课联系非常密切的科学,可以说是“无化学,不生活”,笔者对当前智障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进行了阐述,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对讲授的化学知识作了较明确的规定,对如何提高智障中职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提供了比较具体的原则和途径,对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有一定的成效和帮助。
    关键词:智障,中职教育,化学小知识,原则,途径  

        化学是一门跟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万物皆化学,但在智障中职教育中讲授清洁、洗涤、烘焙等专业技能课时,发现智障学生对化学知识知之甚少,连简单的化学常识、知识都不知道。作为学科教师,在智障学生中普及化学小知识很有必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化学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利用化学知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一、当前智障中职学生化学知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化学知识现状。智障中职学生因自身生理、心理、身体、语言等方面的缺陷,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都比正常的学生要差,学习一般的文化课、适应课都比较困难,更何况比较抽象的化学知识,再加上一提到化学,很多人经常会把它和一些不好的事物,比如爆炸、火灾、污染、毒气等联系起来,造成的负面影响比较大,所以学习的欲望不高,再加上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培智学校也没有专门开设化学课程,他们的化学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化学思维能力接近为零。
        (二)主要原因及分析。智障学生化学常识及知识缺乏,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一是学科原因,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学习的台阶比较高,普通学生要学好都不容易,对于智障生来说是难上加难。二是教材的原因,没有适合智障学生学习的化学教材,即使有也是中职学校化学教材,其教材内容过时、陈旧、缺乏创意,一些内容过深,过难,跟我们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设施设备原因,由于部分培智学校对化学学科建设重视不够,设施设备及实验器材、药品有限,甚至有些学校也没有达标的实验室,再加上智障学生的身体原因,学校出于学生自身的安全考虑,使得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动手做简单的化学实验,也很难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四是学生原因,智障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思维低下,对化学知识缺乏兴趣,听不懂因而感到困难。五是教师原因,目前大部分从事智障中职教育的教师是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从事职业教育的时间不长,不少是“半路出家”,教师本身的学科知识不够全面,对职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对智障学生的知识需求和知识结构了解不全面,对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知识需求研究不深,在实施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缺乏跨学科思维。更有的教师对特殊教育事业缺乏研究精神,产生“厌教”情绪,造成事业感和成就感缺失。
        二、授课过程中渗透化学小知识的主要原则
        由于化学知识涉及的板块较多,有的理论性较强,有的比较抽象,比如化学平衡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等,一般人比较难于理解,所以在向智障中职生渗透化学知识时,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内容要合适,讲授的化学知识一定要精挑细选,突出化学知识的普遍性、针对性、实用性、服务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为我们更好地教好专业技能课服务,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服务。二是难度要适当,在挑选化学知识时,要把握好难度,不能选择理论性强的、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主要是一些日常的化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如:我们在喝可乐的时候,会看到大量的气泡,是什么原因呢?舞台上烟雾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这时,就可以讲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三是演示实验要简便安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教师在讲授化学小知识时,要通过演示实验来讲,最好通过对比实验来讲,比如讲授洗涤课时,可以做个对比实验,在洗衣服时,加洗涤剂与不加洗涤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那种洗涤形式更快去污,不同的洗涤剂如洗衣液、肥皂、洗衣粉去污效果是否一样,通过动手,大部分学生知道,洗衣服时要加洗涤剂,不同的衣服材质要用不同的洗涤剂。四是授课形式要创新,可以采用先观看视频,然后教师演示,学生再动手操作,最后教师总结的讲课形式,老师讲解的时候语言要简洁,最好能够把整个操作过程编写成“三字经”的形式,让学生容易记住。
        三、如何正确选择适应智障学生学习的化学小知识
        通常情况下,智障中职学校会根据学生特点和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一般开设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职业适应等;专业课程包括烘焙、烹饪、清洁、洗涤、汽车清洗、手工皂、饮料调制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挑选的化学知识要为讲授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服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学习内容要与智障学生的能力相匹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把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作为前提,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发展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智障中职教育重点讲授在烹饪方面、清洗方面、烘焙方面、植物栽培、手工皂制作、安全教育、励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化学知识以及化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例如,在烹饪饮食方面可以讲酒精、食醋、食盐、糖等在烹饪中如何使用,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在清洗方面可讲如何正确使用肥皂、洗衣粉、洗衣液、洗衣球等洗涤剂,让我们的衣服更干净,如何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去除衣服上的各种污渍,如何让厕所又干净又卫生。在烘焙方面,可以讲加入小苏打进行发酵,可以让我们做出来的各种糕点疏松可口。在手工皂制作方面,可以讲讲如何使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酸碱性,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及常见的碱。在植物栽培方面,可以讲植物生长所需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如何正确施肥,让我们种植的植物更绿,开出来的花更鲜艳、更好看等。在安全教育方面,可以讲授如何正确在家使用煤气、煤气泄漏如何处理,如何使用灭火器、遇到火灾如何正确逃生等,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可以讲讲近代中国著名的化学家故事,如侯德榜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打破外国的封锁,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自行设计新的联合制碱法使纯碱工业和氮肥工业得到发展,为我国的制碱工作作出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总之,所选的化学内容要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化学让我们的菜肴更美味,化学让我们的环境更漂亮,化学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四、在智障中职学生讲授化学小知识及常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智障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象、问题等,总是积极主动地去看、去听、去学、去做。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洗涤课时,我问学生,我有一件白色衣服上有一块油渍,影响了美观,怎样才能去除,有的学生说用洗衣粉,有的说用洗洁精、有的说用肥皂,然后我就现场做一个对比实验,把学生分为三组,一组用洗衣粉,一组用洗洁精、还有一组用肥皂,分别洗涤有油渍的衣服,看谁洗得又快又干净,最后老师评价打分。通过激发兴趣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洗涤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智障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让智障中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是为了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了解日常生活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基本化学常识和现象,让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生活中遇到一些简单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向学生讲如何灭火时,可以讲灭火的原理,比较常见的是隔绝空气法,没有空气物质不能继续燃烧,假如家里的油锅着火,应该用锅盖盖往就行,千万不能用水来浇灭,否则会引起更大的火,造成火灾。教师还可以举一反三,如果床单着火,如何快速扑灭,这时有学生就会想到用棉被盖住着火点来进行灭火。
        (三)有利于智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智障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的生理缺陷,这些不利因素将来会影响他们适应社会以及独立生活、工作。但是在中职教育中讲授化学知识,就可以培训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注意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起到矫正他们生理缺陷的目的,动手做实验还可以使一些丧失的功能得到恢复。比如: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所有感官都要积极地参与彼此之间协调配合,使听觉、视觉、和动觉得到锻炼,同时还促进了大、小肌肉群之间的动作协调性的提高。而且更有助于矫正智障学生的注意及记忆障碍。各种技能训练时使用一些工具比较容易发生危险,例如,手工皂制作过程中,要用到氢氧化钠进行皂化反应,而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所以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因而迫使他们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逐步克服容易分心的注意障碍。再如,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灭火器,油锅着火时要用锅盖盖灭等,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对火的恐惧心理,遇到火灾时,可以安全逃生。
        (四)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德育功能,可以在向智障学生传授化学小知识的过程中,穿插讲授有关爱国化学家的感人事迹,可结合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志向;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讲授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意识。
        五、在智障中职教育中渗透化学小知识的主要途径
        (一)渗透化学知识要与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相结合。例如,在上烹饪课时,有些学生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天天吃盐,不吃行吗?教师就可以讲讲食盐与饮食健康及其用途。食盐能够协调血压和血量,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但也不能过量摄入食盐,长期过量摄入会引起高血压、肾脏病等疾病。在发豆芽时,可以用食盐溶液选种,以保证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万一那天自己摔伤了,可用食盐水代替消毒剂清洗伤口,日常生活中,用食盐腌制鱼肉,使其保存长久,风味独特。再如:在上清洗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清洗不锈钢保温杯里的茶垢,有那些方法?一般学生会用钢丝或杯刷醮点洗洁精来擦洗,这时教师就可以做一个实验,把不锈钢杯倒满水,然后加入少量的漂白枌,放置一夜,让加了漂白粉洗涤的杯子与学生用钢丝擦洗的杯子进行对比,看那种方法更干净,更简便。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学点化学知识可以让去污工作更高效。
        (二)渗透化学知识要与学科教学结合。目前大部分智障中职学校根据智障生的特点,相应开设了烘焙、居家饮食、清洁、洗涤、汽车清洗、手工皂、饮料调制等专业技能课,教师在讲授上述专业课时,大部分是教会学生需要用什么物品来做,怎样做,然后进行强化训练,很少讲授还可以怎样做,怎样做更快。举个例子,在讲授如何洗涤衣服时,只要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流程做一遍,大部分学生都能学会如何洗衣晾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各种不小心,在衣服上染上果渍、墨渍等各种特殊的污渍,用一般的洗涤剂很难清洗干净,要用专用的清洗剂才能清洗干净,这时最好能够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寻找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答案和购买我们需要的物品,这样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离开学校后,遇到类似比较简单的问题,他们就可以独自解决,能够更好适应生活和工作。
        (三)渗透化学知识要与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智障学生智力水平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接受技能的速度快一些,有的接受的慢一些,还有的对于一些较难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无法掌握,那么教师在讲授化学小知识时,就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为他们选择适合的化学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能应用,不同的学生要求应该不一样,既要有“大众菜”,也要有“特色菜”,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选择出正确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的体力状况,如果超过学生体力的承受能力,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疲劳,就会有抵触情绪,因此讲授化学小知识应充分估计每一名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接受能力强、动手能力好一些的学生要求高一些,对于体力差,或有明显动作障碍、手脚不灵便、理解力差的学生要求相应低一些。另外、每一名学生的性格与爱好都各有不同,因此讲授的化学知识一定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密切联系生活,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六、结束语
        新时代要办好智障中职教育,对从事智障中职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知识丰富、文化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热爱特殊教育事业,而且要适应从教学的“一面手”向教学的“多面手”的转变,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结合学校、学生及课程教学实际,在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渗透更多的化学学科知识或者其他学科知识,授课过程中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他们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逐步提高他们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参与文献:
        [1]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家有妙招居家生活必知的小窍门》.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1
        [3]高利钦.智障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对策.《中国残疾人杂志》.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