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教育中开展美术教学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   翁宇力
[导读] 幼儿园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时期的重要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能否健康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功能。
        翁宇力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福建 福州350800)
        摘要:幼儿园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时期的重要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能否健康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功能。故而,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作为一线幼儿教育者,就要着眼于现阶段教育改革对幼儿教育的新指示和期望,还要秉承幼儿为本的教育方针,即一切教育从幼儿特质及其发展需要出发,找准教学的契机,探索更加合理科学的方法来更好地引导、点拨和启迪幼儿的心智发展,在使他们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思想情感,从而充分发挥美术教学育人的功能。笔者结合多年执教经验,就幼儿教育中开展美术教学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各位教育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路径
        美术教学在幼儿未来良性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它对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感知力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以幼儿美术课堂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美术教学的深入论述,希冀能够有效推动幼儿美术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一、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需更新美术教育理念,采用一切可能教学手段突出体现幼儿的主体价值,发挥幼儿与生俱来的美术鉴赏的能力。幼儿自身的美术鉴赏力是他们直观感知美的重要体现。据心理学研究,幼儿的欣赏感知艺术的能力往往超出了传统对其所认识的程度,具体体现如下。其一,相比成人,幼儿的思维的开放的,没有受到后天的干预,他们面对美术作品时,很少考虑到作品的逻辑关系,而是发自内心的直观感受,因此也更加本原化和纯真。其二,幼儿的感性思维占上风,他们的审美知觉较为敏感,为此,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等方式来进行艺术鉴赏,为他们开启更多解读艺术作品的路径。
        例如:教师可在美术活动区域放置多样化的美术创作材料,促进幼儿有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在美术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到幼儿的偏好,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鉴于幼儿年纪偏小,可减少直接作画的学习内容,而可将美术绘画中的材料进行丰富多彩化。如对于同一主题教学内容,教师可鼓励孩子们应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如除了纸以外,还可利用蛋壳、树叶、纸盒、瓶子、麻绳、橡皮泥及粘土等,还可结合不同的技法来表现艺术创作,如水油分离、吹画、拓印、粘贴等手法,从而给幼儿带来新奇新鲜感,使其感知多姿多彩的艺术视觉效果,进而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此外,自然界是美术素材的宝藏,如不起眼的石头,形态各异的植物,以及树叶花瓣,都有极大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点燃他们对“美”的兴趣,而这也为孩子们提供美术创作的良好素材。孩子们可以就地取材,将生活中材料进行手工创作,激发他们对于环境创设的乐趣,同时培养幼儿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敬畏之情,也很好地发展了他们对美的感知力。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融合,拓展幼儿想象创作空间
        对于美术绘画创作而言,创意是关键因素,可以说没有创造性的作品,就是没有灵魂的作品,故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逐渐走入教学活动,它拥有着以音、像、形及FLASH多样化的特效形式,能将任何事物直观形象地进行展现,能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为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有利支持,而这种思维的形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例如:笔者曾开展以“小树林”为主题的绘画活动,虽然是幼儿对大树并不陌生,但要真正涉及到大树的花纹,以及树叶的叶脉纹理的描绘,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有人对进行过细致地观察。此外,幼儿活动范围有限,他们所能见到的大树种类也较少,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为他们创作带来不小的难度。为此,在正式绘画之前,笔者预先在网络上收集了相关的素材,在课上为幼儿展示了千姿百态的大树,并以放大特效呈现了树纹、树叶的叶脉,这样,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同时激发了其创作欲望,拓展他们的想象创作空间。
        三、甄选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幼儿的审美感知力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甄选优秀美术作品,激发幼儿的审美感知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幼儿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增强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同时引导其积累审美经验,为创作提供条件,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科素养。详细来说,首先,教师应为幼儿甄选优质的美术作品,既可是艺术大师的名画,又可是幼儿的优秀作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作品一定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作品除了色彩协调、充满童趣,还有能够引发幼儿的想象,给予他们强烈的视觉感染力,让他们充分领略美感。其次,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和调动幼儿的感知、思维、想象、情感,尊重他们对画作的感受,鼓励他们大敢说出自己对画的体验和想法,而不将成人的审美意识强加于孩子们。
        例如:在“花朵森林”的鉴赏课上,笔者以循循善诱地方式启发、引导孩子们。笔者问他们:“这朵花儿绽放得美不美?”他们异口同声“美”,有的幼儿:中间是凸起来的,花蕊是紫的,花瓣儿是红色的,……”笔者又说:“外面这是花苞,它和花瓣儿的颜色不同哦!什么照在花儿上呀?”幼儿:“阳光”。笔者:“有阳光照的花儿,感觉有不同吗?”他们:“更亮了……很温暖……”此时,有幼儿指着画说:“花儿流泪了……”也有幼儿表示:“这是露珠!”笔者:“哈哈,小朋友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呀!……”笔者在教学中以引导式口吻与幼儿互动,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探索和欣赏,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有效提升了效果。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美术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促进幼儿的艺术素养、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起着积极的作用。故而,美术这一领域备受教师的重视,同时,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也日益增多。但幼儿美术实际教学依旧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急待教育工作者进行改进和优化。据此本文上述多方面展开对幼儿美术有效教学路径的深入研讨,希冀能够推动幼儿美术教育质量的显著发展,也能为其他美术教师提供一点有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刘婵娜.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探索[J].大众文艺,2019(08)
        [2]管琳. 初探幼儿美术课堂教学艺术[J]. 魅力中国, 2019, (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