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革新“三重奏”——以儿童训练营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唐纯亮
[导读]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的重要渠道。
        唐纯亮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江南幼儿园  314100)
        [摘要]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幼儿园户外活动愈发受到重视,江南幼儿园在此基础上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户外活动“一廊一场一地一区”的理念,在此以儿童训练营为例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自主
        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整体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及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就足以看出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重要性。户外游戏作为幼儿游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幼教同行的关注和重视。恰逢其时,我园提出了“一廊一场一地一区”的户外活动新理念,将原本零散的十多个活动区域整合成四个大的活动区块,其中幼儿园西南角的挑战区同原本的“洞洞墙”进行了改造,联合休闲区、饲养角以及种植区成了现在幼儿最爱的户外活动游戏场——儿童训练营。
        一、前奏:从“新意”到“心意”
        对于户外活动来说,我们想要在有创新的基础上更能有教师对于幼儿的情感蕴含其中——因地制宜打造户外环境,使游戏场地合理有序;切合场地特征摆放玩具器材,让环境与材料融为一体;采纳幼儿建议创新游戏玩法,让幼儿与游戏自然邂逅。
        1.游戏园区再创造。
        我们通过一次次的实地观察,在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中对幼儿户外活动场所进行再创造,最终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活动场——儿童训练营,传统游戏区得
以更新,户外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都得到了提升。
        2.材料组合再优化。
        在投放材料前,教师首先考虑材料的适宜性:是否适合这个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否符合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是否具有可操行性?是否适合联动活动的开展?在此的基础上,以适宜为依托,从多方面入手,寻找低结构,多样化的材料进行投放。藉此,幼儿能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并实现巧妙搭配,自由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
        3.游戏玩法再创新。
        最后,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的兴奋点,懂得听取和采纳幼儿的意见与建议,适时调整户外活动的主题内容。但教师要注意不可包帮包办,户外环境、材料、游戏玩法的更新也可以作为户外活动的内容,由幼儿自主完成——让幼儿不仅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活动材料、活动伙伴、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等,还能创造性地表现和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明自己的游戏。如此,户外游戏便常玩常新。
        二、间奏:从“好玩”到“玩好”
        基于儿童视角,我们要让儿童觉得户外活动“好玩”的同时,也能真正做到“玩好”——在户外活动“游戏性”,“趣味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能让幼儿获得发展的“真游戏”。
        1.读懂幼儿兴趣需要
        读懂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才能让幼儿与环境、材料进行良好交互,在互动中培养幼儿勇敢自信、乐于探究、学会与人交往等品质。

教师要在善于听取幼儿意见之余,懂得分辨哪些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在“有价值有意义”的范围内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调整游戏内容,以幼儿需要为基准点调整游戏形式,提高幼儿活动积极性。
        2.营造活动开放氛围
        儿童训练营是幼儿自主选择,开放参与的户外活动。这个自主开放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开放,还表现在让幼儿不拘谨,不害怕,大胆自信地参与和体会户外活动的快乐。如:教师提供材料,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可以怎么玩?当幼儿探索出各种玩法:当梯子帮助爬坡,当担架救护伤员,做桥梁联通战壕,做船桨去往运动大广场的沙水乐园等,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加强,自信心也随之加强,自然能够玩好。
        3.引导幼儿自律他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户外活动各区域中都存在着两种规则,一种是来自教师的规定,另一种则是来自幼儿的约定俗成。游戏区根据场地、内容统合成各游戏模块时,相应的幼儿教师制定的规则不可避免的被弱化了。我们一方面请幼儿自由商讨游戏规则,通过投票制定,并约定共同遵守,互相监督;另一方面对幼儿活动中的行为意识开展自评他评活动,通过每周升旗仪式/每次活动结束对幼儿活动情况进行点评与表彰,来让幼儿重燃规则意识,把规则牢记心中,达到自律他律的成效。
        三、尾奏:从“自主”到“联动”
        户外活动的各个活动模块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幼儿同幼儿之间,幼儿同教师之间也是如此。我们想引导从幼儿自发自主的去玩,发展到联动的来玩,最终实现“点带点,点带面,面带面”的发展。
        1.生生间的联动
        优化活动形式,打破界限混龄游戏。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接触与交往机会,让他们更好地在实践中交往、在互动中发展,我们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和年龄界限,提出“1+1互助”策略,鼓励孩子以大带小,混龄游戏,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运动智慧和经验得以共享,在轮流协商、多人合作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与优良品质均得到发展。
        2.师生间的联动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指导。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并不应立马采取指导,而是要等一等,给幼儿自纠和探索的机会,等待最佳的指导时机——教师作为细心的观察者了解幼儿行为的意义和游戏水平,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和最近发展区的不同层次,才能最终准确的把握指导时机得到理想的指导效果,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3.场地间的联动
        巧妙运用策略,推动游戏区区联动。为了打通游戏区与游戏区,活动模块与活动模块间的分割,我们提出了“一导双驱”的联动模式。所谓一导双驱指的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环境创设各有所长,材料投放各有所重;幼儿为了获得自主游戏所需要的材料自然而然地在场地中自主流动,即教师引导,环境隐驱,幼儿内驱。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难点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从多维的角度去进行开拓,为每一位幼儿提供适宜的进行游戏活动的空间,既保障每一位幼儿都能按其所需地进行游戏,又能让幼儿真正成为户外的主人。通过前奏的铺垫,间奏的补充以及最后尾奏的升华,我们江南幼儿园“一廊一院一场一地”的户外活动模式暂告一段落,但我们还在实践中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为进一步优化做努力。












        [参考文献]:
[1]侯天赋.“我们的秦邮野战营”——大班户外野战区生成课程案例分析[J].幼儿100(教师版),2020(03):11-16.
[2]龙蓁蓁. 户外建构游戏中教师指导时机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范荔甜.螺蛳壳里做道场  方寸之间玩花样——议合理利用有限空间进行户外野战部队游戏[J].求知导刊,2020(46):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