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华
(海珠区红棉小学 510280)
摘要:小学生活泼好动是其天性所在,这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对于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仅会有抵触的心理,甚至不听从老师指导、上课不遵守课堂规则,从而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如今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多动症儿童,特别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出现在我们的课堂管理中,使得我们的教师不得不进行深刻的教学研讨。本次就如何运用趣味教学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趣味教学;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教学策略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也可以称之为学习技能障碍,它的存在与学生的顽皮是有本质的区别,多动症的儿童在行动上或思想上有着不适当的不专注、过动和冲动之特征,并且有始无终,就好比做作业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有始无终,经常会半途而废地进行频繁地转换,而顽皮的儿童行为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这一现象,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着极大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课堂行为管理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也可以结合游戏教学法则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等,通过趣味的教学手段使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得到优质的改善与提升。
一、趣味化课堂管理,优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不良行为
课堂管理是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一种行为规范,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也可以推动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而不良的管理方式,是教师教学进程的重要阻碍,尤其是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强制性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我们都知道多动症学生经常会出现手脚多动在座位上扭转不停,很难完成一件事,或者在活动中经常干扰其他学生,在与他人讲话时还会插话或者打断等现象。为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进行趣味化的课堂管理,把多动症儿童放在教师第一排,为多动症儿童安排课堂听讲监督的职责,让多动症儿童进行彼此之间的监督与反馈,并且教师还要对有改进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如圆珠笔、笔记本等实用性物品,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每隔8-10分钟进行数学问题的回答,并在黑板上进行问题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规范其不良行为。同时,为有效提高多动症儿童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行为上的提醒,如:坐姿要端正、发言要举手示意等来规范多动症儿童的行为习惯,用耐心、信心帮助学生走过这一特殊时期,实现健康的成长形成良好的自觉性。
二、趣味化教材内容,提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
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授课,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结合教材内容用实物、图表、模型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就好比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多动症儿童找一找教室中有哪些角?让学生不由自主进入学习的角色,从而为学生展示三角板、量角器等实物道具,让学生量一量课桌的角是多少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数学教材内容的学习以更加直观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感知实物道具来增强其学习注意力。教师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以“你来画角我来量”的活动,进行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得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让数学内容变得趣味化、简单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在与同伴合作完成作业的同时规范学生做事不集中的表现,从而有效改善多动症儿童上课爱做小动作、干扰他人学习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趣味故事融入,增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并非是智力因素,而是表现在自制能力方面的缺乏,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使得教材内容具有吸引性,从而诱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管理。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有关《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趣味故事,从而把学生带入数学学习的角色中去,让学生在故事中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使得数学学习内容更加趣味化、实用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多动症儿童上课不集中的现象问题,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规范的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四、优化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在行为上规范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课堂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多动症儿童对自身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身在班级的影响有一个正确的看法。通过对时间的科学计划,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能力,多动症儿童集中时间短,活动量大,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能一味地由于学习成绩而加重学生的负担,要避免学生的过度疲劳,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优质的划分,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安排表,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多动症儿童进行这样的时间安排:第一,用10分钟与同桌进行小数之间的认识与讨论,使其会读会认会写;第二,用15分钟与教师进行小数的认识与看法,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小数的知识与教师进行交流,使得学生对小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三,用剩下的时间开展小数认识大比拼的游戏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讲台上说一说自己对小数的一些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使得学生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以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能力,让多动症儿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走出学习的困难。
总之,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注意力,在趣味性的课堂管理下,提高多动症儿童的行为规范,使得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得到正确的引导。用爱心、耐心、信心,帮助多动症儿童走出这一特殊时期,在趣味化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冯丽春. 多动症儿童的大课间活动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80).
[2]陈丹. 多动孩子的教育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5(12):19.
[3]邵景进, 于大海. 美国注意障碍性多动症儿童课堂教学策略探微[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4(7):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