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问题及改进方案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郭书军
[导读] 时代的发展进步,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发严格。
        郭书军
        江西省信丰中学 341600   
        摘要:时代的发展进步,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发严格。化学作为一门实验与理论知识并重的科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为基础,引领学生探究化学学科的本质,在化学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巩固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基于此,以下是我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问题及改进方案的研究,仅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教学问题;改进方案
        化学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已启动全面改革,但教学问题仍然突出。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实际的研究,优化教学方法,注重知识重构,摒弃传统“知识本位”的理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教学一线的具体情况来看,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依旧沿用填鸭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教育即沟通”的实质,缺乏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对教材文本研究肤浅,仅仅是充当了知识点的“搬运工”,更没有注重实验教学方式的育人作用,使得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障碍,导致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达成,重挫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学校的教学条件满足不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需要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压缩了正常的授课时间,老师们往往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或以播放实验视频代替演示和分组实验,最后总结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表面上了节省了教学时间,实际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缺少了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化学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以讲或看代做,最终失去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魅力。
        有不少高中学校对化学实验器材、化学试剂的填充不及时,即使教师想做实验,也会出现“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有的学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不规范,甚至没有专职的实验员,更无法开设正常的实验教学。比如,学生想做一下H2O与Na2O2是否放热,能否引燃棉花。可实验室没有Na2O2药品,或时间长了已经失效了。再比如,学生想探究一下交警查酒驾的实验原理,于是设计了用实验室的酒精与K2Cr2O7反应,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体验。结果发现实验根本就没有K2Cr2O7药品,学生很失望,再也提不起兴致来设计实验了。
        如果高中生很难切身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也就失去了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学习化学过程的体验,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化学实验,多和老师互动,学生基础好的,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将教材上的知识与实际操练相结合,达到培养高中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各个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可能不担心教师不够的问题,内陆省份很多地方教师流动特别大,每年新招教师达几十位,很多虽取得教师资格,但高中化学的知识功底薄,不少知识点讲不明白,知识缺陷大。教材中文字做了大量的减化浓缩,很多重要知识在课本中只是一笔带过,有些甚至字字没提,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学和专业功底不扎实的教师,很难精准地把握知识细目,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开展教学。综合素质偏低的教师所上的班级,慢慢地就导致学生从喜爱化学到讨厌学习化学,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的感情。
        (三)教师们对知识模块的要求把握不准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知识模块教学,有必修与选修两个阶段。

这些知识模块间虽然各自独立,又有着很大的逻辑关联,选修与必修有一些重叠。比如,必修一的教材与必修二的教材几乎涉及到整个高中的化学知识,只不过是教学要求难易不同而已。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同一内容在不同的年级要求上不同,可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模块本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现实是很多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课堂教学的单调无趣。课标教材内容难以把握,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容易把必修一的要求变成了选修四的要求,这无疑加重了学生负担,让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难、很疲惫。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措施
        (一)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激活课堂教学的作用
        原有的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早已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需要,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激活课堂教学的活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段音频或视频,将给课堂教学带来很丰富的内容,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很自然地过渡到化学知识的学习。
        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播放带有危险性和毒性的化学实验视频,并一步步讲解给学生,这样便于学生深化对化学实验的理解,更好掌握其中的化学知识。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当通过动画播放时,可以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些难点知识或题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让学生观看,为学生的理解起降低坡度的作用。这些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不让学生反感,反而会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同时还将促进学生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相反,如果一切实验都用多媒体播放,将会严重伤害学生学习化学的感情。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这把双刃剑,是很有讲究的。
        (二)化学教师要将教学设计优化为教学策划
        化学课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趣味性,许多学生喜欢化学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其有趣味性实验。针对新课程的改革,化学老师需要改变自己以前在化学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优化为教学策划。所谓教学策划,就是象拍电影一样,教师要象个导演,策划一节课要达到哪些目标?如何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运用哪些技术?要有哪些道具?比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可以有哪些生活中的材料可能代替化学仪器,有哪些实验方法可以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在面前,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达到这些效果,等等。
        如果是化学原理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哪些素材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又能降低理解的难度。如果是化学史方面的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如果是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学习,如何达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将教学设计优化为教学策划是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更有效的化学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师重视习惯性的进行知识灌输,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自身思考方式等生硬地塞给学生,而学生则十分被动接受。每当相对灵活的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死记硬背已无路可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思考能力已成为当下最重要任务。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一些锻炼学生自主思维的环节,让学生合作探究,在思维碰撞下,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有效的教学策划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在互动课堂融洽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更多功能。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仍然存在一些教学实际问题,需要全体高中化学教师用心用情用智慧去策划,发挥集体力量,与师生一道共同努力,发挥更多的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林.深入探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新课程(下),2018(10):82.
[2]赵进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81+83.
[3]李强.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J].文存阅刊,2018(2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