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 陈美玲
[导读] 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提出的新教学理念,给数学学科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
        陈美玲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米稔中学  520461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提出的新教学理念,给数学学科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教学是实施一切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数学概念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数学概念教学的内涵,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优化与创新,实施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引言
        概念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概念教学对学生们更好地接触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有着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探索、显著提升概念教学效益及其质量的方式方法,以望切实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与突破数学概念的认知,进而有效地锻炼与发展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表述个人认识与看法。
        1目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掌握数学概念知识是学生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透彻地理解了数学概念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也才能使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地培养。但是,目前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乐观的现状。这阻碍了概念教学的高效开展。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很多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概念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带领学生进行习题操练中,而没有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掌握。教师将教学重心放错位置的这种教学状况,就相当于没有巩固地基就开始建房子,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根基不够牢固,从而严重地影响到了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二是许多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进行背诵。这成为了他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熟练地记住概念知识。但是,学生并不能透彻地理解概念知识的含义,更不要说能够灵活地运用概念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以上两个方面的情况,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也是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数学概念知识的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牢固的数学学习基础。
        2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2.1通过分析与对比引入概念,凸显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学生在实际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众多概念,这些概念相互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单独个体,而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互相构成了完善的初中数学概念框架体系。为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相关数学概念的教学时,不妨尝试着立足学生们已有的数学学习基础及其经验。通过分析与对比在学生们以往所学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数学概念。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概念引入方式也不失为夯实学生们以往所学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学生们在对比与分析中更好地理解新的数学概念的有效手段。对此,从我自身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便可以做出充分诠释与证明。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这一数学概念时,我便有意识地为学生们引入之前他们所学习过的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称这两个图形为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对应的点叫做对称点”。这一旧知识的引入使得学生们很好地联想起了轴对称的相关数学知识。以此为基础,我再向学生们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中心对称是指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就使得学生们能将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轴对称与中心对称两个数学概念的分析与对比中,同时凭借已有的轴对称数学概念经验更好地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以此为前提,学生们自然能更好地理解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包括什么?只是轴对称图形包括什么?只是中心对称图形包括什么?以及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都有什么,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分析与对比引入概念,既让我们的数学概念教学效果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同时又可以显著的锻炼与发展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效果一举两得。
        2.2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数学概念知识的探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逐步地走向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对于教师灌输的知识不管是理解还是记忆都会呈现出一种被动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探索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通过探究而自主地进行概念知识的总结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逐步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同步提升。
        2.3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概念,凸显数学核心素养
        在大量的数学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越是学生们有所接触或了解的内容,他们学习起来就越动力十足、热情满满,且最终的学习效果也较为理想。由此出发,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立足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引入相关数学概念,为学生们营造一种熟悉的、亲切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们在概念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认知与掌握所接触到的数学概念。这不失为学生们理解数学概念知识进而形成核心素养的有效切入点。
        2.4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教师在数学概念知识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有趣的生活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此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有效地保证。例如,在学生学习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学校运动会上七年级一班和二班进行足球比赛时,七年级一班在第1场比赛中赢了8个球,第2场比赛中输了一个球。那么,七年级一班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并且要求学生以赢球为正,输球为负,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这样提问:在进行篮球竞赛时,七年级1班在第1场比赛中输了6个球,第2场比赛中赢了两个球。同样以赢球为正,输球为负,请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求出七年级一班在两场篮球比赛中的净胜球数。教师通过以上这样的生活化的问题,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以加强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初步地理解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够初步地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相应的运算,为学生接下来更高效地进行有理数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在自身的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做好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在丰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效益的同时,让我们的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更好地习得数学知识,更好地形成与发展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宗向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8,67(30):20-21.
        [2]李强,尤晓珍.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活动设计策略——以“分式”概念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8(8):24-25.
        [3]蔡瑾.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主问题设计——以数学概念课教学为例[J].好家长,2018(43).
        [4]朱贤文.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8(8):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