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雄波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摘要:学科教学单元设计是基于核心素养,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将课程设计整体优化,以一个单元为整体进行一种整体化、科学化、结构化、递进化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 化学教学 单元设计
高中化学2017版2020修订版新课标颁布,新高考已经拉开帷幕,对新时代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建构一种能够培养时代新人、面向未来的教学系统成为我们这一代教育人要思考并践行的课题。新课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建立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的素养目标体系,旗帜鲜明地纠正当前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有分无德、唯分是图”等偏失,描绘学科育什么人的图像,提出学科怎样育人的路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因此要求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单元设计“不是单纯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活动,创造优质的教学”。这种教学单元设计以一定主题的教学内容单元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安排和设计课堂教学,形成结构化的教学单元。
下面以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为例进行的基于知识点单元设计转向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结构化设计的实践探究。
一、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的单元设计思路
1.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情,确定融合三维目标的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
2.依据单元教学的目标和学习主题,参照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选择确定典型的学习内容,创设鲜活的学习情景,融合学科世界和生活世界,重组教学内容。
3.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方式的需要,创设学习情景,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考虑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实施方法,考虑教师应采取的教学行为,发挥教师的学习协同作用,鼓励、支持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
4.依据学段的学习质量标准,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5.新课标在“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上的调整不只是增加了化合价和知道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这样的描述,更深刻的变化在于要求学生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时,要能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还能够以化合价变化为工具,掌握判断或者预测物质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的思路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变化在于重新定位,定位于帮助学生从化合价角度解释物质性质和反应以及预测陌生物质性质。因此,我们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时,设计出具体的环节及任务,彰显其工具化、功能化价值。

二、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的单元设计内容
1.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本体的认识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性质(化合价升降)与微观实质(电子得失)的辨证统一。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转化

氧化剂(氧化性)与还原剂(还原性)
分子热运动

热能
(3)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转化电子定向移动

电能(原电池与电解)
(4)氧化还原反应的社会价值

能源、材料、食品与环境、信息、生命活动。
2.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核心价值和功能
社会价值

燃烧、金属的腐蚀、金属的冶炼、制造
各种电池、

生命体中能量转化等
氧化还原反应
学科价值

学科素养(使学生建立起氧化还原观)
学科能力(实现氧化还原知识的功能化)
3.采用单元整体设计展开必修阶段氧化还原教学
三、依据结构化的教学单元设计组织课时教学
结构化的教学单元需要若干课时才能完成,怎样通过各课时的课堂教学,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单元的整体框架中对课时教学做精心的设计。
1.氧化还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结构化”是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的有效途径,“结构化”水平直接决定着素养发展水平。将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性问题”,转变为更加开放的“持久思考性问题”。将课堂突破重点的“零散活动”,转变为围绕主问题解决的“结构化活动”。将学习结束后的“当堂达标”测评,转变为评伴全程的“学习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反馈”。我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单元设计和教学,用真实的情境素材,结构化的单元设计,探究性的任务活动,引领学生从表层学习、深层学习到建构性学习,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情境一任务一活动”的设计是本结构单元的特点“,教一学一评”一致性是实现学生从知识认知到能力素养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沈雄波,男,1980年5月出生,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湖南省化工化学理事会理事,雅礼中学督导室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长沙市九芝优秀班主任”、“长沙市先进德育个人”、 “长沙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雅礼中学青年岗位能手”、“雅礼中学杨谭优秀教师”、“雅礼中学优秀年级组长”、“雅礼中学优秀共产党员”、“雅礼中学优秀教师”等荣誉,在2012年的教师节,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在市教育局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发言,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13篇。
联系电话:1397312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