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马强
[导读] 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马强
        安徽省亳州市第八中学   2368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因为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直观感和立体感,更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
引言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微课、App及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辅助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能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为学生有效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思想落后,采用一刀切式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不高。目前,随着各个中学的扩招,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既有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不同学校在数学基础和学生思维品质上的差异,又有传统教学中采取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常常带来两极分化的后果。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融入各行各业,并凭借其便捷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信息技术拥有课本理论知识以外的丰富教学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提升数学学习效果。比如,在几何教学时,有些同学对空间几何的立体想象力较弱,而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并没有与学生过多互动,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想象,如此不仅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理论,长期发展下去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间接让学生变得懒惰,并加深学生的挫败感。但是,假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如幻灯片、微课等多媒体设备将所描绘的抽象图形表现出来,将抽象的图形立体地表现出来,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让学生更想学、学得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活动中,例题的呈现、问题的设计及教学策略的运用,都是为了使学生在理解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

多媒体课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信息,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课的重难点是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9米,然后自己开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米,哥哥每秒跑4米。教师在课件中呈现具体的图象,让学生结合图象进行分析: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谁先跑过20米,谁先跑过100米?关于前两个问题,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图象就可以快速解答;对于后两个问题,学生就要利用图象分别求出哥哥与弟弟跑步路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展开作答。这样,学生结合基本知识点直观地解决相应问题,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突破重难点知识。
        (三)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书本所不具备的,应用信息技术,就是将这些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如此一来,教师的教育资源来源更广,课堂内容变得更丰富、更新鲜,学生也会对除课本之外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课件,将本节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添加进去,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或者根据知识内容构建一个数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如此一来,学生便能更为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丰富学习体验,并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宽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带来更显著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课堂模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对现代教育而言,“信息化”思维方式的出现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人们教育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加深了教育者对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理解。受“信息化”影响,最早形成的典型教育观是“质疑型”教育。在网络信息化的背景下,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解放了学生的思想,促进了学生对前人留下的知识、理论概念和公式的追问,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这种“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问,采用积极的方法,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小学数学课堂。例如,教师开展提问教学,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在互动过程中分析、探究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为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能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具象化、生活化,并丰富课堂内容,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师生教与学的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加强课后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提升课堂容量,进而在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晓慧.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8(28):86.
[2]仲永梅.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天地,2018(27):77-78.
[3]李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智慧,2018(26):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