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庆
南京市六合区冶山中心小学 211500
摘要:在教育领域中,我国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明确表示在数学方面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再运用单一的传统式数学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要着重应用创新式数学教学手段,弥补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审题能力方面的不足,促使学生能够在数学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方面有所提升。因此,本文重点以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与审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审题 研究型课堂 鼓励教学 综合素质
小学较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说是刚刚度过幼儿阶段,不管在心智方面还是习惯方面都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尤其在学习习惯与处理问题方面,习惯更是千差万别,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常常审题模糊、习题解答不准确,因此在进行解决问题和审题能力的培养时,教师一定要从文字理解、图像结合、经验加持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展开教学,以此为学生补足能力,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综合质量。
一、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和审题能力培养的局限性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很大的国家,虽然在很多生育政策下,缓解了前几年较大的人口性增长,但随着国家缓解老龄化人口结构的需要,还开放了二胎政策,不难想象我国的教育会逐渐攀升学龄阶段的高峰,这对于低年级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与此同时,正因为人口基数较多,所以当前小学阶段的班级授课显得十分拥挤,这种班级授课手段还会让教师没有办法全面顾及到,每个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在进行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和审题能力方面的实际培养时,遇到了不小的现实性阻碍。除此之外,由于目前家长在学生学习方面的重视程度,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面临着很多监督行为,因此很多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自主性受到了很大限制,且懒惰学习习惯不断蔓延,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在解决问题、审题能力方面的提升,并且在传统式数学教学手段之下,很多家长、教师在对待学生数学学习方面十分急于求成、只以成绩论高低,不仅大大打压了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积极性,还忽视了对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很多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逐渐偏向投机取巧[1]。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与审题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奠定培养基调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各有不同,因此解决问题和审题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仅重视培养能力较强的学生,那么能力较弱且存在潜力的学生就会对数学出现消极情绪,不仅没有实现最初的培养目的,还会影响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就要充分掌握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现状,并应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实现针对性培养。
例如:在进行小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示书角、桌角、三角板中的角,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说一说,什么是角?角有哪些特点?角是怎么构成的?在看完这么多角后,有的学生会说:角都有一个点,点上有两条射线,两条射线的位置可以旋转,但是不能重叠,并且点是不动的,之后教师可以给予这个学生肯定,并纠正概念错误,在学生们听讲过后,对角产生初步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师情境,让学生们拿出彩色可擦笔,自由活动,找一找、想一想、画一画教室内的角。通过这样的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学生们不仅能提高在数学方面学习的兴趣点,还降低了对数学学科的陌生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审题能力等方面的提升[2]。
(二)营造研究型的课堂气氛,集中学习注意力
在以往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常常会在放学之前为学生布置练习题,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便于教师对学生们学习的监督,但也使得部分经常留堂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焦躁情绪,长此以往,不仅不会提升班级整体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审题能力方面的提升,还会使得学生们反向发展,降低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兴趣点,为此教师就要注重营造研究型教学氛围,在保证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中,提高在数学方面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进行小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例题:有5个桃子要分别放在3个盘子之中,应该怎么放呢?有几种放的方法呢?此时教师若直白的讲解,学生肯定就会觉得刻板无趣,为了营造好集体环境下的独立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学生们随机分组,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尝试摆放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有很多小组都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先用哪种方式进行摆放,还有部分小组试着试着,摆放方式就重复了,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小组可以先在一个盘子中放1个桃子,之后变动第二个、第三个盘子即可,以此类推逐渐增加盘子里的桃子数量,即可不重复的找到所有的摆放方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良好的营造了集体环境下的研究式学习氛围,还有效地促进了全体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3]。
(三)引导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品质
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趋于家庭化,也就是说若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各类习惯,那么学生的问题就会暴露在各类学科学习之中,反之,若家长们重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那么学生在综合学习上的基础就会较强,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深化学生对好习惯的养成,教师也要注重引导与鼓励学生。
例如:在进行小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实际教学时,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时、分以及秒的概念模糊不清,并且在实际学习中,会出现较强的畏难情绪和焦躁情绪,为了帮助学生缓解情绪,顺利完成此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阶段,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完成钟表的手工制作,之后,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时、分以及秒的概念,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你做得非常棒,理解得也非常到位,奖励你一个小礼物,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在学生回答有误的时候,教师在及时更正概念后,要对学生说:你的努力老师都看到了,但还是理解偏了一点,不过老师相信你下次会表现得更好。以此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学生得年龄较小,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还没有养成,因此在数学方面容易出现的各类失误,这会大大影响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综合质量,为此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奠定培养基调,其次要营造研究型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最后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品质,以此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问题、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盘小明.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培养[J].中外交流,2020,27(6):322-323.
[2]邓琰,张宏改.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与审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45):86.
[3]王金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0,(14):74.
[4]杨玉清.探析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 (017):P.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