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翼梅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明德中学 265700)
摘要:由于中小学的身心不断发展变化,其思想还不够成熟,外界因素对其的干扰较大,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个性特点考虑进去,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思想逐渐渗透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在确保中小学对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熟练掌握外,还能对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渗透 意义 途径
引言
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影响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将探索教学方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和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中小学体育教育方向和教学方式过于简单,不利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进步,导致教学方法同新课改规定要求背道而驰。德育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不断对其进行渗透,以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1、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在培养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增强学生的各项身体能力,也需要对学生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进行培养。因此,德育教育逐渐成为了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学习目的和思想品质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相较于其他学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在不同时间和自然条件下开展的,可以将学生的思想和身体状况反映出来,且只有通过体育教学才能克服并改善这些问题。由此不难看出,体育教学可以为德育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不足,同时还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来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不断提升中小学综合素质水平。
2、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特点
2.1直接参与性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亲身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中来,进而对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进行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完美发展。对于跨栏、跳箱、跳马等体育项目来说,可以对学生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进行培养;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体育项目则能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灵敏机智的能力进行培养;健美操、艺术体操等项目则能对学生体育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德育教育的作用也开始显现。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应全面认识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直接参与性,同时还要了解不同种类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教育作用,并且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体育运动活动中的方式,逐渐在体育教学中将德育渗透进去。
2.2渗透性
由于体育教学具有动态性特征,在将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需在动态环境中开展。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在参与各种类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运动进行反馈。由于学生学习活动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各种外界因素很容易对其产生影响或干扰。学生通过动态化的学习方式,可确保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这些都是德育渗透过程中必须具备的。
3、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
3.1言传身教渗透德育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价值观、职业态度和德育素养等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德育进行渗透。
言传身教包括“言传”与“身教”两部分内容。前者要求教师尽心竭力对学生进行教诲,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找到言传的最佳时机,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不断增强“言传”的有效性水平。“身教”则需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在增强自身德育素养的基础上将教师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也能身体力行,来增强自身德育素养。由此可以看出“言传身教”对教师的素养有较高要求,教师德育素养得到提升,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也能顺利开展。
3.2依托名人效应渗透德育
对于体育名人来说,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都较高,且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具有榜样作用,因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名人效应来渗透德育。具体来说,教师在体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体育名人,并向学生详细介绍这些体育名人的优秀品质进而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可以得到激励或感染。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依托姚明来进行德育渗透,为了激发学生对姚明的崇拜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想大家展示姚明所取得的成绩,在训练中的励志故事、参加比赛过程中的爱国情操等,使学生可以感同身受,并在以后的体育或者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具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毅力,同时还要不断强化中小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3.3创新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对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若是通过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将学生德育素养发展情况和教师德育能力体现出来,教师就能通过实践教学来提升自身的德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因此,应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创新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并在评价体系中引入德育评价。学校应将德育素养放在与学生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同等位置,并不断细分德育素养,以确定和完善德育素养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中,学校应将学生在评价同学、评价教师和评价自身的主体性作用体现出来,以全面反映教师德育能力,使学生可以对自身进行清晰认识。另外,为了不断强化学生与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学校需强化评价结果与学生、教师评优评先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成效。
3.4积极鼓励引导渗透德育
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在开展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将正面引导和正面强化进行结合,以高效率优化学生德育内容,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对教育内容和德育目标进行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挖掘,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使学生对这些优秀品质或者优点可以继续保持,进而为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教师也要正面引导学生,若是发现学生自身的行为与态度与德育目标和内容相违背时,需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并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确保学生对自身不断进行完善,进而更好地成长。
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多注意细节性问题,总会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将道德教育逐渐渗透到中小学体育教学全过程中。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应根据体育课特殊形式,将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闫宏微.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9).
[2] 谭文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02-104.
[3] 金振敏.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和德育渗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5):82-83.
作者简介:林翼梅(1976.01)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从事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