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锻练
安溪龙门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441
摘要:现阶段,部分高中开展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而且教师不注重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导致课堂教学往往会枯燥乏味,为了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积极开展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更新,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引言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都对课程的推进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新课标改革的关键。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也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提高工作质量,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成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高中历史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它的局限性较大,高中历史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它讲述的是客观事实和客观依据,它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让学生随便的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还有高中历史课本中的一些史料实证,学生们无法从现实生活中取证,高中历史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有些高中历史老师“固步自封”,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都停留在应试教育时期,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辅导作用,但是有些老师还是坚持课堂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围住老师转,还有些高中历史老师缺乏创新意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老师在上面“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讲,这种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感到历史课堂越来越枯燥,让学生对历史课堂越来越不感兴趣,更有甚者可能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越来越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高中历史教学质量越来越低。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明确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性,培养学生的目的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明确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性,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目的性思维。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也利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把握学习的节奏。这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开展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基础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总体框架的构建,保证教学活动能有序进行。此外,教师要注重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自身的学习情况,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水平。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探讨
问题探究法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答案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工业革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向学生讲解,让学生自主探究两次工业革命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两次工业革命之间有什么不同,深刻理解在每一次工业革命后给世界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重点掌握工业革命开展的历史意义和主要成就。教师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教材,掌握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作用,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
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有效信息,还可以将历史资料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视频形式,创设出良好的历史情景,让学生们很直观的了解到历史的发展过程。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的史料史证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学生对史料的分辨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民族经济有哪些重大发展,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家们都有哪些的思想流派?通过信息化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诸子学派的思想和代表人物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构建出高中历史信息化课堂。
(四)分层授课模式,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我国的人口资源密集,所以目前的学校班级模式都是一个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这种模式会使教师无法对全体学生进行辅导,有些时候会忽略某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以避免学习成果的不均衡。例如,教师在讲解“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可以将课程的内容进行分类,分为基础知识点和高难度知识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不同的知识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接纳高难度的知识、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就这一分层授课模式来说,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理解,在课堂中营造向优秀学生看齐、落后的学生也不必自卑的良好课堂氛围。这样“对症下药”,不仅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这一授课模式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时代不断发展,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构建,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发展。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者和教导者,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新时期的杰出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重要力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理论、健全高中生历史学习的激励机制等途径,来促进高中历史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以及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日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35-136.
[2]赵志贤.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19(25):105.
[3]戴瑞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