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 孙晓丹
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河南漯河,462300
摘要:在目前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愿意去读图,不会读图的问题。很多教师其实并不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师对于地图的讲解过于简单和机械,并没有充分锻炼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就是应该主动出击,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展开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有效读图技能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地理;读图能力;技巧培养
在中学教学中,地理是各门学科中使用地图最为频繁和普遍的一门学科,所以学生对于地图阅读和解读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作为中学地理老师,必须重视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学会观察地图、使用地图、解读地图才能够把各种抽象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知识,使得不同元素的学科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但是在目前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愿意去读图,不会读图的问题。很多教师其实并不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师对于地图的讲解过于简单和机械,并没有充分锻炼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就是应该主动出击,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展开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有效读图技能的策略。
一、熟悉图表语言,夯实阅读基础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之所以不会读图,不愿意去读图,是因为读图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不断的对各种图标语言进行分析推理。所以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把握基本的图表分类,能够掌握各种图表语言,知道各种地图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尤其是地图中的点、线、图形。而且阅读本身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有相应的技巧可以追寻的,我们不能看到地图以后就盲目的进行阅读,需要把握经纬度、比例尺、陆地海洋、风力、风向等常见标识,这些是了解地图知识的关键,只有把这些掌握清楚了才能够进一步获得相关的信息与知识。
在中学地理读图的过程之中,教师也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提升了读图的速度和质量,因为读图的效率的高低直接会影响接下来答题或者是其他的思维活动,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中学时代的学生感性思维还是比较强的,单一的题海战术很多时候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烦之感,读图训练要注重从多元化角度展开,在这种背景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借助于各种最新的地理教学道具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图册、地球仪图、景观图、地质图等,有条件的教师可以采用一些VR技术或者3d电影等手段来帮助学生树立相映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帮助学生提升读图速度。
二、结合生活实例,创新教学方法
由于中学时代的学生思维本身比较活跃,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时候,最好的教学方式便是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尤其是进行一些自然环境方面的教学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比如到城市的公园和各种动植物园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了解各种因素之间的制衡关系,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学生能够摆脱各种地图知识所带来的限制,以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也就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之中,最后能增加相应的价值引导,比如随着当下我们生存环境的恶化,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造成了土壤沙化的问题,这些都在一些考试读图题目中得到了彰显。教师必要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去相应的现场进行实际观摩,特别是一些河岸和植物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地方,在这样的视觉冲击之下,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再联想到相应的题目,都能获得新的认识和升华。在一些课外作业中,教师也可以寻找更多具有典型性的自然地理环境,积极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也可以联合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写生,帮助学生去进行地貌的摹写,这样学生对于地图的内容把握会更加精准,以发散性的思维进行独立思考。
三、利用周边资源,调动学生兴趣
因为当代学生成长于一个网络化时代,各种课外教学和读图工具非常多,我们还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识图教学,比如百度地图、谷歌地图、高德地图等,它们都是信息量非常强大的应用,可以布置一些学生课外作业,比如让学生在谷歌地图上找出自己家所在的位置,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小区的二维图设计出来等,这些地理的体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很多时候笔者都会播放一些纪录片,像《美丽中国》等,边观看边往教材上引导,让学生们积极的和现实相联系。此外还有一些大片像《2012世界末日》《后天》等都是绝佳的地理教材,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进行气候的分析,进行地震波的探讨,都会让学生产生别样的体验。很多学生对于全球变暖的危害并不确切的了解,而如果用白板制作播放FLASH可以很直观的演示出危害来,还可以播放一些图瓦卢和马尔代夫的视频这些都会带来积极的地理体验。
四、把握教材内容,制订教学计划
虽然进入中学时代,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一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年龄比较小,生活阅历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的各种策略的引导,学生读图能力形成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这一特点,帮助学生制订阶段化的学习计划,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相应的图表内容,哪些阶段是难点,哪些地方是学生很容易忽略的,针对这些地方从教学目标、能力测定、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成从区域认知到综合认知的过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把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目前很多地理教师都会注意设计读图问题链条,所谓的问题链条就是一连串的发散性的知识体系,其中内容环环相扣,比如让学生找出地球在自己生日时在公转轨道位置,然后再绘制生日那天太阳照射地球图,继续绘制那天的晨昏线等等。问题链条的设计需要有特定的目标,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高中地理地图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而言,读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积极重视,开动脑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正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惟其如此,才能够丰富学生的学科素养,开启学生的地理知识大门、构建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彭文治,独兰.基于地理知识分类的导学案应用探索[J].西藏教育,2021(01):17-19.
[2]俞本莉.谈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开展策略[J].考试周刊,2021(07):152-153.
本文系2020年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区域认知的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LHKT202013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