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解秀花
[导读]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之余,也带来了一定问题。
        解秀花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017000
        摘要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之余,也带来了一定问题。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容易产生享乐主义、自私主义。因此,大专院校应该明确新时代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可延续性和广泛性。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网络环境下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  网络环境、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21世纪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显著变化,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了日常生产中的基础工具,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在十八大召开后,党和教育部高度重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强调要借助当下的网络环境,积极探索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有效解决学生在过渡时间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点。
一、网络环境下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人文学科,以研究人类与社会为基础,但最初起源是用科学的观念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是考察人的本质。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渠道不断拓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融合线上线下多种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借鉴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坚持人的主体性,以唯物主义辩证法出发,鼓励学生去主动感知生活。
二 、网络环境下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本身的导向性减弱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分享者和决定者,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一种信息不对等现象,教育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很容易树立威信,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而互联网络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渠道,学生可以借助多个层面进行学习,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主动权,弱化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先导能力,教师的权威性和导向性减弱。
(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单一
        互联网信息具有开放性、杂乱性的特点,在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学生容易受到西方思想的普世价值观的影响。而目前大部分大专院校的教育内容相对较为单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割裂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情境性和主动性,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低。
(三)师生双方存在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培养中的关键,而在网络环境下,部分教师的接受能力较差,没有接受系统的计算机培训。对于网络文化认识不足,难以掌握当下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的了解较少,课堂把握能力不佳。此外,虽然我国已经普及了职业教育,但相对而言,技能型人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部分大专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差,对学校的政治教育工作失去信任和认同,在整体学习过程中产生叛逆的想法,进一步增加了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网络环境下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的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起到了灵魂导向作用。因此,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明确网络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双面影响,及时转变教育理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有效结合,不断创新整体的工作体系,在教育工作中,要把握思想政治的切入点,加强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覆盖面。
        例如,学校应该整合校园内各个网站群的资源,利用主流组织对整体的网络环境进行优化,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创造更加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突出整体学校网站的服务性、交流性,在学校官网中要及时推出学校的各项工作状态,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校务系统查询子空教室信息和考试成绩,在学校云空间学习一些新知识,丰富整体的线上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于网站的接受度。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及时性的特点,构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网络的劣势转化为优势,确保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及时性和普遍性。
(二)提高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自身素质对整体的教育质量有关键的影响。在互联网环境下,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关书籍,要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实时政治的发展情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同时作为大专院校的教师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明确市场需求,了解市场的走向,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前沿信息。加强师生与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统一,教师需要具备基础的科技意识和网络素养。因此高校也应该定期组织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
        例如,高校教师可以开通个人微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互动,发表一些前沿科技、论文研究、招聘信息等,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教师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回复学生的留言、问题,真正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与学生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亦师亦友的伙伴。扩展思想教育的时空领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环境延伸,构建全新的思想教育体系,在复杂的网络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空间,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通过常态化的教学学习,有效缩短大专院校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之间的思想差距,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给予学生更加平等的机会,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
        大专学校的生活环境较为复杂,大专院校主要的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大专院校教学的特殊性,在学习后期,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实习中度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开来。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确保思想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整体的理论化教学体系,通过生活化、大众化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的认知差距,加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从而不断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此外,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做思想工作时,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多样性,凸显的人文关怀,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最终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大专院校要借助自身特点,及时与企业沟通,定期开展相应的讲座,引导学生分辨不良信息,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在校期间借助班会,主题,团课等多种方式,及时疏解学生的心结,保证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实习教学要借助微课和青年大学习,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要加强网络法治教育,使学生自觉遵守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在虚拟空间中也要演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责任教育,使学生自觉肩负起维护网络的责任,通过自律和他律等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确,通过保教育的一致性和全面性。
总结: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大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大专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构建完善的思想教育工作体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与学生沟通,明确学生的主体诉求,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使学生以科学、积极的方式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刘薇. 试析网络环境下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管理学家, 2019, (7):147-148.
[2]李维燕.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创新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8(6):127-128.
[3]谢一贝.网络环境下大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视角[J].价值工程,2018,37(4):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