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敏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楠木中学 6373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为了不断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乐感,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序开展音乐鉴赏课教学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初中生参与音乐教学积极性,不断培养初中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鉴赏课教学;乐感培养;初中音乐教学
通过教师积极开展初中音乐鉴赏课,能够不断培养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同时,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乐感,能够给之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然而,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可以充分发挥出鉴赏课教学以及培养学生乐感的自身价值,有助于不断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1丰富初中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
为了不断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针对音乐歌曲选择过程中,需要选择当前初中生喜欢和适合的流行歌曲。在歌曲选择时避免只是选择教材上的歌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歌曲学习兴趣。音乐课堂歌曲讲解时,应给学生渗透乐理知识内容,让学生自主鉴赏经典歌曲,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此外,教师应全面分析初中生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些歌曲,有效培养初中生音乐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冬季下雪时,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合理选择有关雪花歌曲,如《雪绒花》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兴趣。
2合理开展试听训练,打好音乐学习基础
由于初中音乐涵盖内容比较广泛,并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培养初中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能力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打好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引导初中生对音乐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在音乐课堂上需要有序开展听觉和视唱相结合的训练活动。首先,在开展听觉训练时,教师应加强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联系,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学习中。学生具备不错视听能力后,教师在培养初中生乐感时就会容易许多。例如,教师给学生播放《给未来一片绿》歌曲,由于歌曲的曲调轻松,学生在心上歌曲时可以感受到歌曲中传达的诗意。学生倾听时,有利于对吐字方法和咬字等进行准确掌握,同时帮助初中生提升炼唱质量打下不错基础。
其次,通过听觉和视唱训练的相结合,可以引导初中生深入音乐文化学习。在给学生播放《给未来一片绿》歌曲时,教师合理应用驱动教学法,要求初中生分别对医生不和二声部音乐旋律开展视唱训练,学生对音乐旋律全面掌握后,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连唱。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演唱歌曲时需要富有情绪和情感,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歌曲,同时帮助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的意义。教师在音乐教学初期时,应放低对学生的要求,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训练要求,可以降低初中生音乐学习压力。并更好的提高初中生听觉能力和唱功,有利于实现音乐鉴赏课以及培养初中生良好乐感的教学目标。
3积极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
由于课堂学习氛围对于初中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可以加强培养初中生音乐素养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需要通过音乐家的作为、图像以及背景音乐等多方面作为切入点,给初中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初中生参与音乐教学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播放一些舒缓音乐,能够给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往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音乐知识状态,这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理解能力等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并不利于培养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因此,为了不断培养初中生音乐综合素养,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开展《梁祝》音乐鉴赏活动时,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合理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初中生对于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进行领会。学生通过杂志、网络以及书刊等多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能够对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进行充分了解,通过这种形式能够不断提升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确保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加强培养初中生乐感以及有序开展鉴赏课教学,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注重优化、完善育人思想以及教学模式,制定适合初中生的音乐教学目标,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同时制定完善的音乐鉴赏评价机制和乐感培养教学方案,不仅全面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果,并有助于不断培养初中生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南. 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探讨[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三)[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
[2]张宇. 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分析[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