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汤晓靖
[导读] 本文分析了美术教学的常见情形,并总结了几点教学策略。
        汤晓靖
        ( 杭州市瓶窑中学,浙江 杭州 311115)

        摘要:高中生面对着巨大的学习和升学考试压力,在日常教学中,美术不仅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让他们放松身心、感受艺术美的一种途径。但是,一些教师忽视了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美术教学的效果也比较一般。本文分析了美术教学的常见情形,并总结了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鉴赏
        引言: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基础,而美术教学正是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的关键。加强审美教学,不仅能够让他们养成审美习惯,更能让他们在欣赏美术时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然而,目前的审美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师采取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意识到了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高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不能否认的是,不少家长仍然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再加上高中生面对着极为重要的一场考试,导致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遇到了很多阻碍。目前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可以从常见的几种教学方式上得到体现。
        (一)知识传授型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常见,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用来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听讲,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实际上,由于对美术课缺乏重视,教师一边讲课,学生一边学习其它科目的知识或者完成其它科目作业的情况很常见[1]。为了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最大化,不少学校的美术课都变为了自习课,或在一些重要考试前被其他科目老师所占用。对于一些美术教师来说,他们深知分配给每个科目的时间并不多,而学生除了要完成大量作业外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复习和巩固,因此也就很少对占用美术课的做法提出异议。
        (二)课堂主导型教学
        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都比较少,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课堂的主导,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不利于学生的情况出现。一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了太多的专业知识,学生们本身就缺乏美术方面的知识储备,难度较高的内容让他们难以理解,对教学自然就很难产生兴趣;另一种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就不顾学生的认知能力,盲目设计很多学习任务,学生本来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完成其它科目的作业,此外还要完成美术教师布置的任务,不少学生都会对此产生厌烦情绪,对审美教学也比较抵触。
        (三)新旧过渡型教学
        很多教师并非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缺乏认知,为了与时俱进,他们也会尝试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对这些教学模式的了解不全面,在实际应用时往往会出现问题,比如过度依赖新媒体等教学工具,最为重要的知识讲解却被忽视。或者过于注重课堂活动的热闹场面,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二、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一)给予美术教学充分的重视
        美术教学得不到重视,是目前高中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诚然,高中生面临着高考这座“大山”,他们肯定会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数学、英语等科目上,而美术往往是一种“辅助”教学[2]。美术的边缘地位导致培养审美能力这一重要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要改善美术教学的现状,教师首先就要建立正确的理念,对美术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样学生才能端正学习美术的态度。平时教师一定要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参加区里、省里组织的“艺术节”比赛,对于积极参加的同学在综合考评时可以适当的加分。以我校为例,学生只要在区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得荣誉,即可向学校申请专项奖学金。另外,对于学生不重视课堂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堂表现设置考核制度,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有效提问、回答等。在周末假期里可适当布置一些课后任务,让学生既能偶尔放松身心,又能了解美术知识,学生也能够认识到学习美术不是负担而是乐趣。
        (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授必不可少,但是,对于审美经验不多的高中生来说,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途径[3]。因此,教师除了要提高课堂讲解的水平,还应该充分利用好本土教学资源,例如《文化与习俗丨从“泥土”中诞生的美》这一课,可结合我校后山的古窑遗址展开教学,让学生扮演博物馆讲解员的角色,在实践中学习,感受并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对于美术班的学生,每年组织一次户外写生活动,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将平日课堂上的所学运用于实践中,用画笔和色彩描绘家乡的自然风貌,把自己的审美体验记录下来,这种多感官刺激会给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审美教学既需要理论也需要实践,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审美水平的提升。
        (三)课堂活动增加审美乐趣
        传统美术教学效果可能不佳,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反而能够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例如在《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这一课时,学生们根据造园的理念和原则,以多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小模型设计、摆拼出一个园林。每个小组在多媒体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当老师,给其他学生讲解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见解,学生主动发现艺术之美,这比被动的课堂学习效果显然会更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教师要认清现状,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实践、端正审美教育的态度等途径,让审美教学能够真正发挥效果。
        参考文献
[1]詹学彬.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途径浅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11):36.
[2]郭才.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J]. 名师在线, 2020, 000(009):P.13-14.
[3]张守敏. 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C]// 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社会科学(六).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