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欧阳雨晴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优化,现阶段教学更注重创新型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开拓学生个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欧阳雨晴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215128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优化,现阶段教学更注重创新型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开拓学生个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这一阶段,学生个性创新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教学重点,小学美术教学方面也是如此。个性创新一直是各小学培养学生个性思维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美术个性意识能够得到有效地启迪。因此,对于当前学生来讲:具有非凡的个性创造力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小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开发自身个性潜能的重要节点。但是,由于当前教师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与个性培养的融入并不重视,所以这种情形对开拓学生个性思维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个性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个性发展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让学生对美术教学产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幻想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锻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绘画能力,还可以通过美术鉴赏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促使自身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品位。但是在以往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仅仅只传授学生基础的绘画知识,从来不关注学生的绘画过程,也不在乎学生对于绘画技能的掌握如何。正因为如此,学生缺乏引导,从而造成美术教学的教学效率逐渐下降。
一、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由于受到以往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手法较为单一,老旧,所以造成美术教学任务未能完成,并且也让部分学生认为美术课程没有什么学习的用处,不需要学习也可以。也正因为这样,造成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同时,部分教师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缺乏对美术教学的认知,所以就造成在教学中,教师一直没有认真的传授知识,使得部分学生在美术考试时对一些题目一知半解,不能完全的解答,进而造成美术成绩结果不理想,进一步的使学生不愿意再学习美术,也更加难以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思维的拓展,同时也阻止了学生幻想能力的锻炼。
2、学生严重缺乏主观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基础时期,其身心发育并不完全,很多学生都缺乏主观性。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时刻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部分教师由于学生贪玩的性格,加之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顾传授美术知识,不管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教学形式严重的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未能得到有效的强化,从而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不能用画画完全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其美术学习效率也逐渐减少。进而也让学生的个性思维不能完全得以发挥,这对学生的主观性和个性意识的创新都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个人美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及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体现往往要通过美术教育给予学生这项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美术教学都被学校认为:仅仅是针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才会学习的一门学科,但其实美术的真正含义涉及很多,学习美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色彩搭配设计感以及美感认知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及工作的适应都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感官处于成长时期,美感的培养可以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很好的影响。所以,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美术学科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进而为以后学生的美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1、利用有趣的语言传递教学方法,构建活跃的教学环境
        在以往教学中,美术教师往往利用机械化,单一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怎样绘画,这对学生来讲,是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随着新课程的不断要求: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利用语言传递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的绘画交流能力能够得到增长,从而构建活跃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需要放弃过去传统教学的教学理念,改变课堂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和创新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的一方转为主动的一方,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为学生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够得到积极的发展。
2、利用美术作品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首先就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无论哪一种学习,兴趣都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学生要用心感受美术作品带来的震撼,从而为其提供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就需要利用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鉴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比如:在课前教师可以收集大量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让学生通过作品来回答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再对症下药:对于美术知识掌握较强的学生来讲,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注意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增长;而对于美术知识掌握较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利用美术作品,先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通过鉴赏作品,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的个性思维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让每位学生的美感意识和设计感得到良好的强化。
3、利用直接感知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
        在当前教学形势下,美术教育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优秀的配色动画视频,直观的给予学生色彩搭配带来的美感,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各种颜色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色彩搭配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春天的色彩》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到春天的色彩搭配,再利用课堂上现有的颜色,自己尝试画出春天的色彩,让学生自己亲自体验到色彩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程,使其个性发展能够得到有效地培养,促进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4、让学生成为主体,使其不再压抑个性
        在美术能力的培养中,每位学生的水平都各不相同,这些能力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家族遗传、后天培养、个人能力等,所以就需要美术教师对课堂进行准确把握,注重自身的教学方式及内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的发展水平,并且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绘画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得到有效地升华,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思维也能得到良好的开拓。但随着当前创新教育的实施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不再作为课堂中唯一的主体,而是让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一旁给予辅助。同样,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不再主动去教学,而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再针对问题提出疑问,最后自己找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的完成这一学习流程,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公众场合不会压制个性,勇敢地表达自己或者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作品中,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使美术教育得到成功。
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是小学阶段非常基础的一门艺术学科,所以在当前改革下,教师一定要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够充分发挥于美术教学中,使美术课堂教学能够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分析[J]. 金彩凤.??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6)
[2]新课程标准下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探究[D]. 崔佳.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J].聂红宇.??中华少年.?2016(16)
[4]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分析[J].王哲.??美术大观.?2015(01)
[5]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J].刘海燕.??内蒙古教育.?20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