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综合审美能力培养研究思路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 李淑敏
[导读] 音乐的魅力是与众不同,它是一种美的艺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
        李淑敏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中心小学 024000
        摘要:音乐的魅力是与众不同,它是一种美的艺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当是一个审美过程,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美感的产生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联想力与想象力。
        关键词:艺术教育;审美能力;素质培养;音乐课堂
        引言
        对于当前的小学生而言,如果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够十分有效地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实行,同时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而言也是一个比较重要且困难的问题,学生在培养自身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提升并且能够有效地建构自身的音乐学科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不同种类的音乐带来的情感和节奏,同时学生也可以逐渐地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
一、音乐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引发共情共鸣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音乐教育之中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自然美。学生就读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智商、情商,情商与智商相辅相成,艺术的陶冶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人文环境,在浓厚良好的艺术氛围之中,师生能够建立起顺畅的沟通平台。音乐艺术教育能够积累更多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内心深处对于艺术的共情,催生人文情怀的共鸣。
二、培养音乐素质,提高审美能力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气氛,引导小学音乐审美
        教学环境设计可以有效地形成比较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并且能够充分地给予学生美的感染。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播放一段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进行律动,设置一个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学环境或是通过教室当中的多媒体课件来制作一个教学氛围,让学生变换多种队形进入教室。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制作一个和当前上课内容相互关联的一个简单的头饰,学生可以戴着这个头饰进入教室,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击打乐器来实现节奏感等多种方式。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教学氛围的与众不同,并且能够营造出一种美的课堂氛围。
        (二)利用综合表演将音乐学以致用
        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向学生讲解了相关乐理知识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表演,例如诗朗诵、音乐剧等。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篇目、自选配曲。诗朗诵要求学生选择与所选诗歌篇目有相匹配的情绪曲目,在学生自主选择曲目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其次,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朗诵表演比拼,引导学生对大家选择的曲目进行评价,如曲目是否适合、曲目的类别、曲目的创作背景等。

对于音乐剧的表演比拼,作为观赏者的学生要对参演的学生进行评价,如音乐的卡点、节奏、情绪是否适合等。教师用此方法引导学生在有限条件内,选择足够精彩丰富的配乐,配合着百转千回、夺人眼球的精彩剧情,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准备和表演的过程中学到音乐鉴赏、文学鉴赏等知识。让学生进行自主表演,把课堂变成一个发挥学生想象的舞台,让学生自由展现对音乐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基于音响形式,感悟小学音乐审美
        通常情况下音乐的美都主要是通过直观感受来体会的。音乐离不开声音和听觉,因此人们对于音乐的美的所有感受、体会和领悟在很大程度上都主要来源于音乐声响。音乐音响多种多样的姿态、和声的丰富多样、节奏的多种律动、音色的无穷转换以及能够将各种各样的因素联系在一起产生的均衡、匀称、和谐、对比、变化以及统一的自然的美,能够充分地给人的听觉方面的审美产生满足感,这样能够帮助人在感受这些审美多种形式的时候充分地获取审美的愉悦感。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基本音乐感受
        音乐即生活,能够理解生活才能够准确解读音乐。音乐教育不应该视为一种传统的封闭教育,这是一种能够调和生活的情操陶冶课程。音乐艺术教育是一种感知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与美育的相结合。在音乐教学之中,应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里,要助推学生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音乐教学向真实生活进行转化。在教育之中融合美感教育,创新地更改校园活动的举办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例如,可以组织学生音乐会、设计并制作一本学生喜爱的歌曲集、收集有关音乐方面的资料、出版音乐小报等等。还可以以音乐为依托,组建各种形式的社团、乐队,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开辟出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全体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品。
        (五)关注感知能力,提升小学音乐审美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否则我们在发现我们生活当中周围的“美”的时候更加困难,而且也不能够充分地享受生活。感知能力具体是指我们对于一件事物所产生的比较感性的理解能力,审美感知能力主要是初步感性理解审美的过程,因此,审美的感知能力作为培养审美能力的一个主要的前提条件,也应该得到当前教学者的高度重视。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这种形势之下,小学音乐教师不能再继续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认真地利用音乐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地观察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天赋,而且还需要利用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来训练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能够不断地发现音乐当中的美,感受音乐当中所包含的美,并且最终可以帮助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兰.小学音乐审美意趣培养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24):199+201.
[2]汪语嫣.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23):158-159.
[3]何晶晶.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8(12):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