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
铁岭市银州区第十七小学 邮编:112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模式要求创新不断提高。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于调节人们的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合唱教学中,由于教师需要面对非常多的学生,所以经常会无法顾及所有人,使教学效果下降不少。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美育课程。其中,作为一种具有集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音乐形式——合唱,不仅成为了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在各级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良好的引导下,音乐教育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在合唱教育的过程中,笔者还是发现了诸多问题。
1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现存问题
1.1童声合唱的整体水平较低
经过查阅相关文献材料以及音视频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在童声合唱教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本国的国民素质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影响。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我国在童声合唱教育领域的起步时间较晚,过去家长只专注于文化课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唱教学的发展,使得我国童声合唱不论是在理论维度还是实践维度方面,都呈现出发展水平偏低的状况。
1.2对合唱教学的认识不正确
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对音乐课堂的重视程度并不是非常高,使得小学音乐教师展开工作时遇到了较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落实所有工作对于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一情况导致教师并没有重视课纲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于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是非常高。
1.3教师过于依赖教学课件,忽视教育内容设计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阶段教育工作中的普及运用,为教育工作创新改革带来全新机遇,通过媒体平台,教师可检索先进、前沿的教育资源,涵盖多样性的动画、图片与音频等,这些资源可为教师设计课件提供思路,使教师丰富教学内容。然而,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把多媒体教学课件置于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在课件当中增加诸多音频与图片,在具体教学中根据课件内容进行知识与演唱示范,忽视教育内容设计,致使教育重心发生偏离。另外,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根据课件内容引导自身教学节奏,导致学生所有注意力均集中在课件内容中,忽视教师所讲内容,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2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优化措施
2.1教育部门提高重视,改变现有教材结构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地域性发展失衡的现状下,需要各个地区教育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足够的重视,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这种做法对于不同地区的小学合唱教育也是一种嘉勉,在有关教育部门的带头作用下,合唱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视程度也将大大提高。
音乐教材的编排对小学合唱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教材是教师上课的重点内容,教材的内容会影响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度和喜欢程度。在教材的编排上,要综合考虑歌曲的选择、音乐旋律的律动感以及是否符合当下时代潮流等方面。合理的教材需要做到让教师认可,让学生感兴趣,才能为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2.2提升合唱学习动力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讲,学习兴趣会对学习结果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对于合唱教学具有非常高的兴趣,就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工作之中。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鉴赏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合唱歌曲相较于独唱歌曲而言有一定的不同,其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重视,并且需要对总旋律进行全面的分析。学生要掌握更多的合唱技巧,在合唱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出主动性,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音乐课堂上,学生需要配合教师展开各项工作,教师与学生需要共同探讨合唱技巧。教师在提升学生兴趣的过程中,需要在合唱音乐阶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在后期合唱阶段,能够帮助其找出问题,并将合唱技巧与唱法相结合,使学生具备更扎实的基础。
2.3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优化乐器教学。小学传统音乐课堂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单纯的开展歌曲演唱或鉴赏教学,多数学校因条件影响并没有为学生们准备各类乐器以供其学习。但是,在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仅需借助多媒体工具便可完成乐器教学,因为多媒体技术拥有乐器模拟仿真功能,仅需下载相关音乐软件终端,便可在计算机中弹出乐器模拟器。音乐教师可凭借乐器模拟器为学生们讲述各类乐器弹奏发声原理,并未学生们示范如何正确弹奏乐器。这可以增长小学生群体对各类乐器学习和演奏的兴趣,使其练习运用这乐器进行乐曲演奏,选择自身喜爱的乐器加以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特长。如此一来,部分学生便可在未来应用实物乐器展开学习时拥有一定基础,明确自身兴趣,引导其真正选择自身擅长并喜爱的乐器演奏形式。
2.4强化发声训练力度
合唱教学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从发声训练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升训练力度,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具备更强的合唱基础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技能培训标准,对学生逐步进行教学,提升其演唱能力。不同阶段的学生嗓音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正处于变声期,如果嗓音的使用方式不恰当,不仅会对合唱效果产生影响,还会对其自身健康产生伤害。教师需要从学生嗓音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音域、音量等方面为其提供指导。教师还需要告知学生在饮食方面也要作出控制,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降低对嗓子的损害。而且教师在教学中需告知学生最佳发声方式,帮助其调整气息,改善小学生的音乐合唱技巧,提升合唱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声部调节,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完成合唱部分的工作,并且欣赏其他声部的演唱,从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提升合唱歌曲的美感。
2.5气息基础练习
歌唱中所需要的气息与平时说话所需要的气息截然不同,其吸气的位置以及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都有很高要求,不能随意而为之。歌唱又分为独唱和合唱,在这里专门探索在合唱过程中所需要的气息。合唱不像独唱,合唱对气息的要求更高,独唱可以根据个人自身的条件去调节自己的气息,而合唱则要寻找一个统一的方式。气息训练可以有很多方式,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打唇练习”,俗称“打嘟噜”,打唇练习能够使练习者感受到气息的流动性,技术难度低。在合唱练习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乐句的长短、速度以及音乐的情感进行呼吸控制。不同的作品对呼吸的要求不同,乐句较长的合唱作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换气方法,大多采用轮流换气方法。
结语
要想让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保证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基础来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还需要借助更加有效的方式解决教学问题。针对现有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合唱训练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借此加强学生的合唱技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借此实现音乐教育的实际目的,使音乐教育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宗霁昀.小学音乐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实践探究[J].戏剧之家,2020,13(24):193+195.
[2]邹美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8,38(22):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