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萍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老洲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加上我国从古至今都重视道德品质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教师都开始关注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这些教育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改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等各个行为不够成熟同时又是学生树立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学习该课程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更好地人生价值观。因此,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的提升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
如果说幼儿是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那么小学就是学生道德发展和品行培养的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培养学生品行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行为等。虽然现如今很多学校进行了相关课堂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引起了很多学科代表人的思考和探究,如何能够更好高效的提升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1]。
一、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现状
首先,当前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教学中,无论是校方还是家长在很多观念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样的一些观念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成效,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很多小学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方面不够重视,没有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工作觉得只是走过场就可以了,没有用心去引导,没有深入的去开展,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会选择“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未必能够让小学生真正的掌握相关知识,更有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在课堂中“满堂灌”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中,一方面,老师传授的内容与学生实际上接收到的知识可能差距会比较大。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无法实现课堂互动,进而导致课堂的教学氛围处于一种较为沉闷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的思考,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就得不到体现了。
其次教学课堂安排不够合理,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属于理论型课程,课堂气氛等本身就较为枯燥乏味,但是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和反思,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相同。
最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自己的长期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使现如今大多数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相关的缺陷,没有办法更好的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怎样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针对现如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进课堂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这一系列情况笔者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一)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育方面的资源整合,多利用网络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让信息技术手段成为教学的助手,更好的去提高学习效率[2]。在课堂上利用信息化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为父母分担》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就可以用先视频播放一些感人的关于父母的电影片段,或者一些社会上的感人的事迹,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不容易和父母可能在生活中面临的负担,让信息化的手段在农村小学得到充分发挥,然后提问学生,父母平时都为我们做了什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们能够自己做不用父母总是为我们做的,与学生讨论。这样就利用多媒体打开教学思路,并且让学生直观感受父母多自己的爱,学会感恩,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善于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小学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们处于情景当中[2]。能够让学生们在繁重的学科学习中得到放松,激发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情景教学法的运用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并进行加工,比如在《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电视中见到的情形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将书本需要传授的内容演绎出来,通过表演,让学生立体直观的感受到法律是如何保障着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学习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3]。又例如“在上学的途中发现公交车上有小偷大家都视若无睹”、“校园暴力”、等行为,学生可以进行记录并且写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和见解,并且思考法律是怎样规定的。然后在课堂中定期进行讨论分析,让大家一起发表对同一件事情的见解,教师进行引导和观察总结。这种通过观察到记录到分析再到讨论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关键同时教师也能够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的去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的深入下,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提高认知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还要遵循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相结合,创新出新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多换位思考,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有效的去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以及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质量。如《公共生活靠大家》的学习中,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社会实践[4]。比如,老师可以带领组织同学们到当地敬老院去,看望一下老人,为老人们做些事,既使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又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关爱老人的优秀品德。同时活动也可以在校内,也可组织学生到食堂帮忙理菜、擦桌子,打扫校园公共区域等方式开展实施。使得学生学会爱护公物,节约粮食,最终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和劳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中,以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善于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农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一味照搬其他城镇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板,教师要多与所在农村地区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产生关联,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如在“我们爱和平”这一章节的学习中,直接讲解和平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为什么要和平,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而老师用同学之间的关系来比喻,如小红小明总是见面就吵架,那么自然关系恶劣,无法合作,而小红小明关系融洽,互帮互助,就可以共赢,国家之间也是如此,学生自然就懂了。
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和为国家做贡献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叶雯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00-101.
[2]谭东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2020(35):181.
[3]廖玉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初探[J].新智慧,2020(11):52.
[4]张国红.解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中华少年,2020(0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