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斯庆永仁
[导读] 在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学生所学习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应符合就业趋势的发展,从而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斯庆永仁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017000
        摘要:在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学生所学习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应符合就业趋势的发展,从而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然而,目前医学专业教学普遍存在部分问题,整体教学效果较差,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提出目前医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字:就业;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高校的大范围扩招,应届生数量逐渐增加,大学毕业生应聘工作逐渐成为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另外,还有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以及军队退伍军人需要安排就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医学专业教学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学生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
一、以就业为向导的医学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形式单一
        所处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时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因此医学专业教学的方向应主要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两大方面准备。然而,目前很多医学专业院校将教学侧重点放置于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实验课程相较于理论课程安排量较少,学生即使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却不会相关医学的实际操作。教学形式单一,医学课程结构单一化是目前医学专业教学的主要问题。
(二)考核方法不完善
完善的考核体系对于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医学专业负责人员能够正确认识教学改革的意义,并且设置完善的考核体系,那就可以保证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质量。但就当前很多医学专业院校的考核方式仅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检测,缺少对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检测与巩固,无法确保学生在实际医学操作面前能够明确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三)师资力量不足,科研任务较重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师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根据完善的教学计划来带领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此看来,师资力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很多医学专业院校中的复合型人才教师较少,大部分教师的知识范围较小,整体教学能力无法符合学生们学习的要求,并且十分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的教学意识和方式。此外,医学专业教学中的科研任务较重,大部分院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佳,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快速有效的达到教学计划预期效果。
二、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实现课程结构综合化
        改革专业医学教学模式,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专业教学制度,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首要措施。实际上,课程结构单一化很容易造成学生过渡学习的局面,学生仅对单方面的理论知识体系有着充分的掌握,医学实际操作以及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欠缺,从而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有保障的提高。但是,目前很多院校由于课程安排不均衡、教师安排不均配和课程比重不平衡等原因,仅注重医学专业中的部分专业课的教学,并且一整个学期的课程中仅有一节实验课,甚至部分院校根本没有设立实验课程[1]。从此看来,想要有效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专业教学方式,实现课程结构综合化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教师在讲授临床医学专业的《人体形态学实验》一课程前,教师首先需要根据教学的整体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并将相应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教育组。教育组受到所有课程教学进度安排后,根据教学任务比重,协调安排好《人体形态学实验》一周两到三节课程,而课程具体内容由教师自己安排。教师受到课程信息表后,可以将一周的最后一节课程设置为实验课程,并向学校申请相关实验室进行授课。

在《人体形态学实验》课程中,教师主要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等方式,熟悉人体各部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达到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巩固人体形态学基础知识。此外,教师可以向实验室管理员申请,周六或者周天开放实验室,供学生登记使用,平时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实践练习。
(二)完善考核方法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中,学生始终发挥着主体作用,想要有效的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近段时间学习的程度,还能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2]。然而,目前很多医学专业院校的考试方式单一,并且只对理论的重点范围进行考试检测,无法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考试范围不涉及的课程保持着完全不在乎的态度,因此,这部分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情况下竞争压力巨大,整体综合能力无法成为竞争成功的根本。从此看来,想要有效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考试模式,完善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教师在讲授临床医学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前,先根据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重设置好考核分数的比重,比如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成绩、课堂表现成绩等占期末考试成绩的10%,最终理论考试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50%,而实验课程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40%。通过成绩的占比,让学生明确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实验课程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在实验课节课后,选择一节空余晚自习来进行实验课程的考试检测:将学生根据人数分成6到8个小组,每个小组挑选出一个小组长来负责其他组员的实验过程考核。教师先给这6到8个小组长进行实验考核,再由各个小组长给各个小组员进行实验考核打分,再将考核成绩整理上报给教师。
(三)改革医学专业教学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主要落实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考核模式的改革等。改革医学专业教学方式,能够突破传统的医学教学方式,利用高新信息技术替代黑板和粉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3]。然而,很多院校的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医学专业教学模式,在讲解被动运动形式等过程类型的知识点时,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很难进行理解,从而使得学生不能有效的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想要有效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医学专业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教师在讲授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中关节的解剖观察一节时,需要学生通过对腿部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形式进行理解,进而掌握关节运动的形式与关节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先通过PPT课件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关节面的各个形状以及关节的大体运动规模,当学生对大部分专业知识有一定掌握之后,教师再播放猪腿部运动的慢动画视频供学生对各关节被动运动形式进行有效的观察。在学生学完关节的解剖观察一节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在实验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解剖猪的腿部来巩固理解,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构造。另外,除了线下教学外,教师还可以提前将每节课的教学视频提前录制好,学生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旦存在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己的校园账号登录学习网站来观看学习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
        总结:高质量的医学专业教学为社会医学方向的工作单位和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为社会平稳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很多院校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考核方式不完善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始终影响着医学专业教学的质量。因此,院校需要通过实现课程结构综合化,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以及改革医学专业教学方式等措施,改善现状,提高实际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洒荣波, 郭淼, 张俊丽,等. 医学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初探[J]. 基础医学教育, 2019, v.21;No.172(02):85-88.
[2] 解胜男, 王宏娟, 李赫,等. 以就业为导向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吉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9, v.6(77):93-94+102.
[3] 李水仙, 赵钐妤, 杨雯娟. 以就业为导向的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 大理大学学报, 2019, 4(04):4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