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米拉 图尔荪
阿克苏教育学院 843000
摘要: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推动了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但在新形势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合理调整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汉语文学教学中潜藏的审美教育。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审美教育的内涵,提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方案,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
审美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的全方位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在当前高等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其多元化的信息与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的内容受到了广大教学工作者与学生的喜爱与追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进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们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美好,进而更有意义地进行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在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美学观方面,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故而,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1]。
一、审美教育对汉语言教育的含义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一种对人们身心健康有益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审美能力可以称为审美、创造和想象能力的总称。其中,想象力是一种精神上对“美”的感悟,加上对“美”的外部感知及其自身经历,知识体系,工作能力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审美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前提,是整个审美过程的出发点,也是审美教育和教学的主要安排。美育可以教导,引导,指引人们感受,鉴赏和创造美,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增强人们的审美品位,促进人们的审美发展,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二、审美教育对汉语言教育的作用
首先,提倡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素养。美育教育在培养人们审美能力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我们通常说的审美能力就是对美学可能性、美学想象、美学创作等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概括。其中,审美感受能力是推行所有审美活动的前提,是指在人全部的感官作用下获得良好体验的一种能力。审美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在汉语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添加渗透审美教育具有十分强大的实用性,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尤为关键的一点是,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审美教育还起到了巩固学生心智的作用,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在价值定位上,审美教育还健全了学生的心理内部结构,让学生更好的彰显个性,在提高他们审美意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健康稳定的生活[2]。同时,形成审美价值,需要以物质层面为基石。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远离低级、低俗的东西。特别是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在广受各种信息流的狂轰滥炸,很容易在多种杂乱的碎片信息中迷失自我,严重影响着他们自身日后的康健发展。而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抵制不良的﹑低级的信息腐蚀,构建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其次,提倡审美教育有利于丰富审美情趣,健全人格心智。众所周知,众人皆有爱美之心。这种爱美之心昭示着我们对美好事物有着向往和追求之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审美教育展示与再现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美好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需求,在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开展审美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审美教育开创预设的教学氛围中,升华了审美精神,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同时,健康且向上的审美情趣是以学习需求为主,主动并且积极地追求蕴含在生活中的审美情感。这项活动旨在在各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理性对待生活和学习中遇见的各种问题,并迎难而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进而使自己终身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来进行生活和工作。另外,不同程度上的美学教育也体现了社会、艺术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了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热情,推动其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审美教育中结合真善——即真善美的结合,是在理性沉淀有关内容。审美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美观有着正确与理性的理解与认识,且对于发展他们的智力非常重要,能够提高他们坦然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以更加积极﹑健康、活跃的心态来生活。由此可见,在汉语文学专业中渗透审美教育具有十足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审美教育和汉语言教育融合
首先,全面研究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美学教育资源。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内容有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其中,尤其是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现当代文章、论述中有对审美教育主要内容的阐释,文学创作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创造力等。汉语言文学学科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和传统文化精神的“美”[3]。在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真正感受语文教学的美和人文精神。无论是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都应充分发掘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审美力量、人文精神以及美育教育思想。举个例子,中国古代文学《庄子》这部作品,不仅富含人文美,而且蕴涵着庄子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审美教育思想。庄子认为“道”是一切“美”的根源,他追求生命之美,自我修养。社会美学及艺术美感,藉此塑造完美人格。教师可以通过庄子的作品内容及其审美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想象力。
其次,对于汉语言文学渗透审美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汉语言文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当注重感知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教师能够以文动情(也就是通俗理解的把文章情感化)、以情动人,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提高大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审美教育思想,从而使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完美人格。教师也应当结合大学生的性格﹑爱好等特点,根据他们参差的审美水平,采用分层次的审美教育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比如说有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感知力等,构成审美过程的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教学,强化改善学生审美方面的不足[4]。
结语:
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审美素质的重要性,他们提倡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融合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深刻感知作品内涵,从而提高审美情趣与审美体验,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既是汉语言文学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与素养的关键部分。此外,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素养,以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全方位,全面,全国开展下,并在大力渗透审美教育当中,我国,特别是大学生人群,国民素质势必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于玲.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 教育现代化, 2019(58).
[2]卫东. 浅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有关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J]. 内蒙古教育, 2019, No.781(21):83-84.
[3]胡陈翘楚. 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 神州, 2019, 000(001):118-118.
[4]米建忠. 浅析小学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J]. 考试周刊, 2019, 000(09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