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剪纸艺术在农村学校的开展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梁伟瑜 梁槠光
[导读]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宽旷,多种多样,其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中国剪纸艺术传承至今。
        梁伟瑜   梁槠光
        德庆县香山中学        
        德庆县官圩中学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宽旷,多种多样,其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中国剪纸艺术传承至今。中国剪纸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题材几乎是与民间生活喜兴之事为多,剪纸在中国许多地区都很流行,每逢节日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喜爱的纸手工作品都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独特的造型、题材、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这些风格来源于当地的文化风俗,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创作。反映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关键词:传统文化、剪纸、学校、开展
        传统文化传承是一种延续。剪纸文化,自造纸术开始,随着纸张的广泛应用,民间剪纸就从书写突破艺术的发展,剪纸的作品所呈现出多为带有寓意意吉祥,多运用在窗花、民间花、灯笼,服装的演变。这种艺术形式也自此有了开端,至今已有两千年之久。剪纸,我们又可以称它为刻纸艺术,是一种通过裁剪镂空的方式来形成的形体艺术作品。
剪纸艺术在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在中,经过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演变,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艺术的本质。尤其是近半个世纪后,向民间传统艺术的学习热潮更为火热,已成为研究民间传统手艺人的重要课题,把传统的剪纸艺术应用在现在的美育教学中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在农村学校推崇民间传统手艺的传承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时间久远的艺术手艺,具有浓厚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
涵,也是展示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的多样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个性化的课程日益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深入开展民间传统特色的艺术,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与传承,是对民间传统剪纸文化的研究,是当前大力推进传承经典,是提高学生素质艺术文化修养,也是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剪纸的客观条件
        剪纸材料简单易找,制作简便,画面效果强烈突出,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
习积极性。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一般,给予学生花费在美术学习上的钱很有限,而剪纸所
需的材料用具少而且便宜:卡纸(有颜色的),蜡光纸等,铅笔刀或界刀就可以了。
二、剪纸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生对没有了解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不满足于别人的分析。所以,就
算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多么动听仍然会有一些学生“心动不如行动”。听了老师的一点基本要点,就想直接在纸上“班门弄斧”了。以为其实都很简单的时候,当老师拿出往届学生的优秀纸刻作品欣赏的时候,总会有人问“怎样做的?”,让学生仔细看看甚至摸摸,研究一翻,心念念地总想动手试一试。学生的欲望心是强大的,胆进行尝试制作。在过程探究制作中,让学生在尝试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进一步对这方面难点。
        学生有了兴趣、求知欲望自然就上来,学生们都很喜欢动漫,就会把心中的各种喜欢的卡通形象,各种奇思妙想等等搬到自己的作品上,还会把画面装饰得稀奇古怪的……如果老师一味要求学生遵循自己的教学思路,规定学生的作业内容,那只能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求新的思维和学习兴趣。这种做法也与学生为主素质的教育背道而驰了。
三、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制作
1、构思与起稿
        每个一个艺术家们对自己的理想作品有一定的的准备工作作为前提,构思和起稿是一个
作品的核心起步,每一小张画稿都是为惊天之作做好前提工作的。他们在小画稿上不断地否
认不断地改正,从而要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创世作品。

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作画水平,但如果
让他们不起稿就直接刀刻,是行不通的,起稿时要注意构图饱满,疏密有致。在内容的选择
上,教师应给与学生最大的自由权,只要内容健康,无论是画,是字,无论是动物、人物、
还是风景,样样俱可。
2、工具的重要性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的把握是很重要,剪纸不单靠一把剪刀,而是有大大小小的工具,根据画面的需要而特设,应对画面效果不同而运用哪些工具。由于剪纸作品是在纸上通过剪、刻、裁的方式来完成作品,由于纸是一张平面材质因此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后特有的镂空思维空间,让作品具有立体感,就形成了阳纹和阴纹的效果,阳纹的剪纸是处处相连,阴纹的剪纸线线相断,两者是相反的。剪纸很讲究线条,作品的好坏由线条构成的,线条的粗细变化都会影响到作品的成品。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归纳为:“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这样说来足以证明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在刻和剪练习过程中,工具和力度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用的小刀比较锋利,在注意安全的同时也要注意卡纸的厚度。纸张相对比较软薄,容易扯烂,小刀很锋利,学生下刀作业前可以先在不要的咔纸上做尝试。刻画时,刀锋做“开路先锋” 一直在移动方向的前面,即便是画弧线也一样。手握刀就像握笔的姿势就可以了,方向一般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也可以自我调整,顺手就好。在线条交接处,切勿刻过头,线条以流畅、干净利落为好。
在剪纸艺术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很高,好奇心很大,老师教会技法后让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创新,在作业上就会呈现一个个缤纷多样的画面。当然,其中也会出现一些手误的作业,例如:因粗心而撕错地方的;因用力过度而把纸刻穿的。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感觉,例如:有的用蜡笔把刻线上色而形成色彩多样化的;有将错就错直接把主要形象刻出来粘到另一颜色纸上的……实际上这些作业都不是差的作业,恰恰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是学生的创作意识、创新思维的体现,因为手误出现后,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去遮掩他们的手误,从而更好推动学生的思维。
四、学生自我评价是兴趣的动力
        自我评价也是美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应学生在从构思到起稿到成品的反馈,评
价不是优秀与否而是在于过程,所以剪纸作业的多样性决定它评价的特点。《新美术课程
标准》将评价活动指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认识与发展,并引导学生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
向,“美术作品评价是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评价自己对自己树立信心,对自己做的作品也有一定的认可,因此,教师在最后的作业结果评价时,应避免用生硬的分数去衡量。通过学生的表述,老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评比作品的优或差。
        一节好的的美术课,教会学生画什么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科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对民间艺术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与肯定。教师不能只做美育教学的主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使农村美术教育真正意义上有所发展。剪纸艺术教学,是我们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个例,必然要代代相传下去。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发展不但是民族传统的传承产物,它是民族传承的结晶,剪纸艺术不单单只是作为装饰,它的用途广泛也常用在民间花灯等,把带有寓意的剪纸贴上也花灯上,更加显示出剪纸的魅力,展示出民间花灯的艺术特色,是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依托,古朴纯真的创作形式展现,传承千年的意象是人民向往美好、传达情感的剪影。剪纸艺术集合了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等诸多方面,让农村学校的学生尽快接触和了解民间艺术的一大精粹,是对国粹的一种学习和认识探究文化载体重在继承和发扬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高中美术选修课.《欣赏基础》、《美术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01.
[2]?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94.
[3]?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2004(1).
[4]?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鉴赏》.北京.常锐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