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线上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李佩窈1,桑依乐2,马硕彦3
[导读]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发展,线上教育教学逐步普及。
        李佩窈1,桑依乐2,马硕彦3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杭州,浙江,310018
         
        摘要: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发展,线上教育教学逐步普及。学界关于线上教育的理论探索不断深入,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更是为线上教育提供了更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本文拟从线上教育平台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具体问题,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到社会再到个人等三个层次出发提出笔者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线上教育;新冠疫情;现状与反思
         一、线上教育现状背景分析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线上教育发展的优势条件
        线上教育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人们利用网络跨越时空限制,通过终端设备来获取教育资源,使得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的革新。我国高度重视线上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使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如“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快速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等。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1]同时,国内对于线上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增多,线上教育理论不断完善,借鉴西方的先进线上教育理论,结合我国自身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深入研究了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理论革新问题。同时新冠疫情也为线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疫情发生后,教育部于2020年1月27日正式下发《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线上教育由于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跨时空的互联互通,成为了疫情防控期间最主要的教育方式。
         (二)线上教育平台的教学方式  
         线上教育平台依托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的形态,提供了多种教学方式。其中,线上教育平台的四种基本形态有“慕课”,又称 MOOC,是一门面向大众的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开放在线课程。直播教学依托如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实现实时在线教学,也能实现较好的师生互动。录播教学较多应用学习通、知到等平台,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可供学生反复进行观看学习。远程指导也是依托于各种线上教育平台,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实时反馈及远程指导教学。
         (三)线上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1.流量激增加重平台承载压力
        由于瞬时流量的激增,导致预设服务器承载压力过大,系统出现宕机,多个平台接连崩溃——学习通、知到、中国大学 MOOC 等平台出现“网崩”,卡顿、闪退、掉线等问题,阿里、华为、腾讯云交互服务均存在压力过载问题。当前,众多平台所面临的供需失衡的现状无疑给线上教育平台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
        2.课程资源侵权行为频发
        线上教育平台多采用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移动客户端,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可以直接观看或下载已经上传的课程视频。同时,也给很多不法分子恶意传播提供可乘之机。而课程资源侵权行为的日益频发,课程资源与产品安全的保障削弱,也给线上教育平台的稳定运营带来不小的挑战。
        3.不确定因素普遍存在
        自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概念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以来,线上教育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据估计,其市场规模在未来仍将保持30%的超高增长率。然而过高的增长趋势也为市场带来很多压力。政府虽然出台了较多的政策以促进线上教育的发展,但在发展模式上还没有制定清晰的标准。

有的企业融资靠商业模式,有的靠用户规模,这使得线上教育的健康发展受到较大挑战,[2]也对其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4.提升课堂互动性已迫在眉睫
        当今众多线上教育平台的技术已日趋成熟,但课堂互动性的不足。尽管我们凭借线上教育平台打破了教学的时空局限,但面对眼前大大小小的屏幕,面对一个又一个冰冷的机器,师生的互动性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仅仅依靠技术和平台而实现的师生互动与粘性,始终无法取代师生的线下近距离的交流和接触。提升云端课堂的互动性已然迫在眉睫。
        二、线上教育健康长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国家层面
        一方面政府应当扬长避短,发挥制度优势,广泛汇聚教育服务能力,鼓励开展东西部和区域间、校际间的协作,优质学校通过网络课堂帮扶薄弱学校开展线上教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企业积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优先向需求迫切的地区提供“互联网+教育”的技术支持和应用服务。另一方面应适当扩大线上教育投资,加强市场监管,可引导更多的资源进入公共教育服务的生产领域,激发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活力,培育繁荣、规范的教育服务市场,同时吸引科研院所、专业服务机构、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加入到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最后更需严格把关线上教育市场的准入门槛、防止市场乱象的发生,规范和监督线上教育市场,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社会层面
        运营线上教育平台的企业要坚定发扬企业家精神,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做好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明确企业后续发展定位。一方面企业要看到疫情期间对线上教育的巨大需求和疫情结束后可能出现的消费者大幅减少等状况;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诸如复工障碍、融资难、财务脆弱等外部风险和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诸如政策分析、知识产权维护的不到位等的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同时企业还需兼顾技术本身与消费者群体的教育需求,依托数据分析与反馈,不断完善软件平台,加强人机、师生、人与情境的交互,克服技术化和碎片化倾向,提升服务内容的质量。[3]
         (三)个人层面
        对教师而言,应厘清线上教育最终只是课程目标和内容传播的一种媒介,掌握基础的线上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必不可少。同时,应当始终将教学重心放到如何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保证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其次应当鼓励学生直抒胸臆,推动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线上教育避免了空间上的不平等,同时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冲击着教师的知识传播权威。此情况下,教师应当利用线上教育的优势,比如阶段性收集学生反馈,利用分析结果找准学生学习薄弱环节并予以精准“补给”等。
        对学生而言,学生可依自身兴趣对教师所给任务进行纵深挖掘,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尽量使自己与教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提升师生互动质量。同时较传统教室教学而言,线上教学中师生异步互动,学生的压力要相对较小,更容易畅所欲言,展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学生更应充分利用线上教育平台所提供的诸如举手发言、点赞等互动功能大胆表达,参与师生互动,增强自我获得感。
        三、结语
        线上教育解决了时空的局限问题,为国家的特殊时期教育撑起了一片天。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线上教育平台还在发展,教育质量依然是我们的落脚点。如果线上教育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足够支持,借助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作为在线互动源头的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云教学水平和质量,注重教学语言运用,有效应用游戏化等策略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能够积极互动,充分利用好线上教育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三方一起发力齐头并进,我们相信,线上教育能够不断扩大自身优势,真正实现国民范围内的普惠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2.0行动计划》
[2]谢润梅,陈峰.在线教育企业基于竞争态势分析制定竞争战略研究——以 A 企业为例[J].情报杂志,2016,05:113-118.
[3]王玉秋,王晓亮.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6):128-13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佩窈,2000年4月,女,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在读。
第二作者:桑依乐,2000年12月,女,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在读。
第三作者:马硕彦,2000年9月,女,杭州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在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