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良光镇茅山小学 525131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认知发展尚不完善,对于一些行为观念和道德素养没有明确的是非意识,需要班主任积极耐心地给予引导。班主任作为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一位教师,其行为和意识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班主任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容忽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素养,是当前班主任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有序开展;班级管理;
班主任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对此,文章主要从创新管理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关心学生日常等三个方面来对当前的小学班主任管理模式展开讨论。
一、创新管理理念,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班主任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单一,对学生的管理效果不理想。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可塑性比较强,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促进养成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班主任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熏陶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观念,从而促进其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尤其是一些未能注意到的小细节,其实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规定的上课不迟到为例,在要求学生不迟到的时候,班主任首先要发挥模范作用,尽可能提前到达教室,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也会自觉遵守这项规定;在要求学生打扫卫生时,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参与打扫卫生,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增强,学生会自觉规范自己,并且调动了其参与值日的积极性;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班主任也要做到主动报名参与,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又如在要求学生规范着装的时候,班主任首先要规范着装,塑造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在情感上接纳自己,促使学生能够自觉规范着装。这样一来,班主任通过实践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规范自己,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与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合理的管理模式
新课改明确指出,班主任要明确学生是发展主体,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订合理的管理方式,做学生成长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班主任未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采取严格的管理模式,这种方式不仅不能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
所以,作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管能力,为班主任有效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例如,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班规班纪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可以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提供约束力,有效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制订班规班纪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制订班规班纪,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班规的内容可以包括卫生、纪律、学习、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再由班主任进行点评总结。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制订的班规内容进行每周评定,采用星级成长的评价方式进行总结,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采取小组一帮一等方式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这样一来,通过学生自主制订班规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意识到自己作为班里的一员应遵守相关规定,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班规班纪的自觉性。
三、关心学生日常,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更愿意以对教师的喜欢程度为能否学习专注程度的标准。所以,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到耐心解答、耐心处理,在课下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使学生能够配合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例如,学校的管理、教育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班主任既要做到严格要求学生,又要用人格力量感化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有一句名言叫做“蹲下来看学生”,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要想做到这一点,班主任首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班主任不能以成绩区分学生,在日常的考核中,既要为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感到高兴,又要理解学困生的一些失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能够与学生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关爱,促使学生能够不断进步,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适应新的教学观念,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制订合适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既要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又要做学生日常生活的知心朋友,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敏.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J].文渊(中学版),2020(7):708.
[2]陈素嫚.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方法创新[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