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禄
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在文旅融合的视角下,随着新时代研学旅行的发展,它逐渐成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也是旅游与教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广大中小学以研学旅行为有机载体,开展第二课堂和社会、文化、实践教育。特别是在新型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研学旅行面临着发展不完善以及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立足于研学旅行产品,并结合桂林全州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实际情况,对其发展研学旅行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文旅融合;
一、研究背景
旅游在文化的演进中加以丰富,文化在旅游的发展中加以弘扬,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拓展了旅游市场的发展空间,在文旅融合视角下,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研学旅行已然成为新型旅游消费热点和产业形态。201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同年教育部又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把研学旅行纳入普通学校教育系统,可见国家对于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视程度。深入挖掘研学旅行资源、立足于产品开发、能够更好地适应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建立旅游与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科学合理规划研学旅行课程,促进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研学旅行含义及特点
2016年《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将研学旅行明确规定为: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研学旅行在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说法,例如研学旅游、修学旅游、教育旅游等,但本质上都是以旅游消费者为主体,以旅游资源为客体、以研学旅游服务企业和产品为桥梁的旅游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形式的实践性、本质的教育性、内容的创新性三个方面。首先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特点,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户外的研究性学习和体验式活动,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拓展眼界、增长见识、丰富体验。其次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塑造人才,在过程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知自然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最后是处理好旅行、实践、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研学旅行流于形式,注重课程和产品的开发规划,运用科技手段创新研学旅行的发展空间。
三、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研学旅行发展现状与问题
1.研学旅行产品覆盖面广,但文化内涵不足
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作为一个集康养度假、温泉养生、运动拓展、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康养田园综合体,以自然教育、田园课堂、温泉科普、农耕文化、运动拓展为主要研学内容,目前开发有田园课堂、创客工坊、温泉科普、中医馆、房车露营、运动拓展等众多项目,产品形式丰富多彩,但文化内涵、专业知识明显不足,例如温泉科普项目以温泉发展历史为教学内容,中医馆以安全急救知识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安全救护意识,旅游项目仅仅以简单的农耕文化和安全知识作为支撑,没有涉及专业性的知识领域,更没有进行深入的文化知识传播,可见现阶段研学旅行活动仍然以观光游览为主,是各项旅游活动的简易组合。文化内涵属于旅游产品的附加值部分,有助于形成对旅游消费者的长足吸引力,流于形式和缺少实质的产品并未真正满足游客的需要,也没有达到研学活动的实际性效果。
2.研学旅行产品服务群体狭窄
桂林的研学旅行产品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有以下不同类型的研学营地,例如优秀传统文化体验营、红色文化体验营、山水民俗体验营、桂林历史文化体验营、少数民族风情体验营等,主要面向全国各省区中学在校生、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青少年;桂林全州县大碧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作为2020年“广西中小学研学旅行学会先进单位”,它的服务对象也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和青少年,年龄段为6-15岁,服务群体狭窄,受众群体有所局限,虽然在2016年《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将研学旅行明确规定为: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但是其他年龄段的旅游消费者同样可以参与研学旅行活动,并且成年人的市场拓展空间更加广阔、旅游服务产品类型更加多元,开发其他年龄段的研学旅行市场,例如家庭亲子游、公司团建游、乡村度假游、休闲康养游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也有助于拓展市场的盈利空间。
四、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研学价值开发
1.科学利用优势,拓展客源市场
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和桂林本身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自媒体平台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无疑是锦上添花。其一是运用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向更多游客及时传递全州大碧头的研学旅游资讯,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第三方平台增加对自身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其二是与文化教育相关的搜索引擎公司开展合作,在其平台上及时发布、更新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研学信息,增加点击量,有效筛选目标客户群体,以提高市场营销的针对性;其三是运用户外新媒体的新方式,在人流众多的商场、车站、机场等地投放室外媒体大屏、梯媒广告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在市场营销、产品宣传、渠道拓展方面日渐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受众群体年轻化、传播快速化、宣传成本平价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旅游企业进行市场拓展而选择的流量平台,研学旅行企业同样可以依托自媒体平台,为广大消费者及时传播相关研学旅游信息,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很大程度上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旅游行业受到冲击,很多外地游客无法参与实地的研学旅行活动,自媒体平台也为他们提供更加便利的线上云旅游、云购物体验,待到疫情散去、春暖花开之时,更多旅游消费者会选择出行,成为复苏旅游经济的主体。
2.克服同质竞争,创新旅游产品
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现开发有科普类、教育类、自然类的研学旅行产品,但是同质化现象仍然存在,区别于普通的旅游线路,研学旅行线路是建立在知识性、体验性、集体性基础上的研究性学习过程,需要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现创新性。科普类线路开发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合理分工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文化类线路需要重视参与者的沉浸式体验,可以结合桂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宾式文化,在一定文化理念的指导下,统筹各个要素;自然类线路开发需要强调学校知识的运用,充分结合本地区的地质地貌、风土人情等因素,在教学中加入自然保护、人文情怀等知识。避免同质竞争,一方面不能把研学旅行活动等同于单纯的观光游览活动,不能把它等同于地产开发项目,而是具有一定文化属性的教育旅游活动。另一方面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创新,例如加强与旅行社、学校、教育机构的沟通联系,尊重参与者的主体性,在活动前编制研学材料手册,活动中参与各项活动,活动后及时进行总结反馈;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开发精品化研学旅行路线,客源群体不仅仅局限在本区本地,需要更加长远的眼光,努力吸引更多外地,甚至是外国游客前来。
。
五、结语
本文阐述的研学旅行发展策略主要是从产品方面展开的,研学旅行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桂林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研学开发价值,研学旅行在与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对接的过程中,除了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外,还包括营销推广、品牌建设、导师培训、市场监管等其他工作,但研学旅行产品始终是研学旅行发展的核心。产品开发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需要结合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当地的优势旅游资源、行业发展热点、互联网技术,及时进行调整优化,才能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完善的研学旅行服务。
【参考文献】
[1]臧其林,殷虹刚.从产品视角对苏州研学旅行与文化旅游资源对接的思考——以山塘街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22):59-62.
[2]肖岳峰,傅倩楠.桂林发展康养研学旅行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20(02):105-110.
[3]汪滢滢. 南京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