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世军 和铁军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鸣音镇中心校,云南 丽江 674122)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是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立足道德,学会感恩适应“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时代要求。作为教育者就得寻找有利的措施,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激起他们热爱生命,促进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安全隐患的预见能力;让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课堂;同时教育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大胆地将孩子们放出教室体验,最终实现学会生活!
关键词:立德树人 实践活动 安全隐患 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
在充满竞争和素质教育统领学校教育的二十一世纪,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的获取,而更注重生存能力的养成。特别是当我国以繁荣富强的姿态立于世界,国际关系也就更突显出国力的抗争。然而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地创设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然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都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弱,自我保护能力差,生命安全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很多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以致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周边乡镇一些事故案例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所有教师的共鸣,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好多教师都不敢轻易把学生领到户外进行活动,只好把他们围在教室里,也就阻碍和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绊脚石。所以,为了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理念,切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胆地实施素质教育而组织各项活动,同时又尽量避免意外事故地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着手为教学管理提供服务:
一、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激起他们热爱生命促进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日趋严重。家长们除了给予孩子百般呵护外还强烈要求学校提供使他们放心、使孩子受用的周到、负责的照料和管理。而孩子们却心安理得,坐享其成,觉得亲人的关爱是应该的。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极的保护状态,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存在价值理解不够,造成小学生安全意识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的能力低下;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全面发展。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有目的的以电视中关于生命的科教内容及相关影碟教材为他们展示生命的形成过程。如:让他们认识到一个婴儿的降临对母亲生命的威胁,从婴儿在母体中形成过程的认识中,使之体会母亲的伟大和人生的意义。引导他们通过回顾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的付出,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倾注了他们无限的关爱,从而让孩子们从心底懂得生命的可贵进而触发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从中还可以让他们说出自己地感受,激发安全意识地培养。
二、变“不能”为“能吗”,通过教师的引导,初步培养学生对安全隐患的预见能力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而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教师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是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要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成为安全教育的实行者、创导者。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习惯向学生强调不安全行为的禁止,很多都喜欢说:“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而后面一大堆的大道理,学生们虽然不敢轻易违反,但他们没有能真正懂得“为什么不能”甚至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果把“不能这样”说成是“能这样吗”、“这样做会怎么样”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就可以让他们不得不去想这样做的后果。
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做事后果的预见能力,即使他们忍不住去做了,也会适可而止,这不也是一种安全意识吗?
三、让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课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培养安全意识的教学环节
学校教育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关注学生生命安全保障和生存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教师要灵活地在课堂安排稳定的时间和教学环节上,保证学生学习各方面的安全知识,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回味无穷的校园生活大部分都在课堂中度过,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学会做人,特别是要集中精力把时间压缩在课堂中,向那有限的45分钟要质量,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就是重中之重的安全意识的培养也要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课堂中去。
例如:在教学电路这一科学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更多的家电常识。可以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认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预测事情的后果。如:家用电的电压是220伏,远远超过了人体的承受力,会将人导致残废甚至死亡;自然界中的放电现象可以通过导体传给周围的事物,所以打雷时不能在大树下躲雨,并且想一个合适的避雨方案等等。再如学习家用电器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步骤时,可以根据实地操作或表演小品相声等的形式来展示,这样便于及时纠正不安全的用电行为,也就起到事故的防范作用。
四、寻找机会教给孩子们必要的自救和防范策略和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知和行是有一定距离的。孩子有时知道要注意安全,但是不一定有能力去处理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这就需要成人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培养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让学生明确生活、学习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防范于未然。我们可以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例如:让他们通过讲故事,听故事,看科教片子如《篮球里的女孩》,之后也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者预想事故前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做就可以避免这样的结果……学会借鉴别人或古人的经验教训;教师也可以设计情景让孩子操练。或者同学间互相提问,互相提供相关案例共同寻找恰当的自救和防范措施。另外还可以请一些专业的老师和医务人员进行知识讲座,让学生懂得一些自救和防范意外伤害的常识。但也要教育孩子不能娇生惯养,做一个温室里的花瓶。既要小心又要快活、健康的成长。
五、教育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不斤斤计较的做人准则,更要勇于承担责任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创建一个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活动中好多意外的伤害都来自于盲目挣抢,再加上没有防范意识也就引起了不必要的误会,特别是学生密度和校园设施之间的矛盾比较激励的学校,如果同学间多一些谦让,少一些摩擦,那些不必要的伤害就会逐渐减少了,老师们也就不需要担惊受怕了!
总之,为了遵循党中央“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学校教育必须以德育为根本任务,并贯穿各门学科,师生共融,生生互通。以道德行为规范引导为教育核心工作,让他们从小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改变以往那种“任何伤害都是他人的错误”的错误观念。走出“独生子女”的世界,学会宽容,学会接纳!
参考文献:
1、摘自《怎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者:佚名????
2、摘自《小学生安全意识的调查与教育研究》作者:hfxxjinyan
3、摘自《实施安全教育,紧抓校内主阵地》 作者:康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