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亚东
(江苏省滨海中学 江苏,盐城 224500)
摘要:2021年是江苏实行新高考的第一年,化学学科成绩首次采取等级赋分。对八省适应性联考试卷江苏化学卷潜心研判,明确高考方向意义重大。
关键词 八省联考 高考 研判
一.用心细读知变化,潜心研判明考向
八省适应性联考江苏化学卷整体考查知识点稳定,局部微调。命题指导思想略有变动,从命题题型、命题内容、分值分布等三点进行调整,整合后题量虽减,但对学生的双基及迁移应用能力的要求更高。
1.选择题“合二为一”。
原先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10个,每个2分,计20分,不定项选择5个,每个4分,计20分,合计40分,现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共13个,每个3分,计39分,分值相差无几,题型微调,剔除原有单项选择题型中物质的转化,微调了单项选择题型中元素周期律推断题、不定项选择题型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正误辨析这两类选择题,新增了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正误判断题型,所考查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略微降低。
2.非选择题“表里不一”。
非选择题第一题化学工艺流程题型在设问的数量和分值的分配上都有所调整,原来6个小问减为5个,分值由原来的的每空2分改为每空3分计15分,深度与广度与原来相当。
非选择题第二题有机合成题型同以前,分值从原来的的15分降为14分,但难度系数有所上升。
非选择题第三题实验流程题及综合计算题型,是将原来试卷18题(综合计算,12分)、19题(实验流程,15分)合二为一,分值计16分,大大减少,难度系数也有所下降。
非选择题第四题化学反应原理题型,该题型与原来相似,设问的个数由6个减为5个,分值由12分增为16分,但考查的知识点有变动,如:有关盖斯定律的计算、电化学知识等知识没有考查,关于概念及原理的迁移应用要求提升。
此外,非选择题剔除了原有的选做题型。
因为考试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缩短为75分钟,命题者本意为通过缩减题量来降低试卷难度,但由于所考查知识点的深广度有升有降,所以效果不甚理想。
二.细致入微两研究,完善课堂教与学
(一)细心研究《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不能随意的扩大或缩小复习范围,这一点在第二轮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第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不能在“深”、“难”、“偏”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高考题一出来就说我们在复习中做了很多“无用功”;学生也有这样的感觉:考试时感觉良好,估分时捶头顿足,容易的题反而丢分了。究其原因,是难题做多了?易题做少了?不!是题目做多了,教师考试说明研究不够,学生解题后的再思考太少了,复习的导向搞偏了。
(二)静心研究高考试题
研究高考试题非常重要,高考试题不仅是《考试说明》对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而且代表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怎么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做,新教高三的教师主要做5年来江苏高考卷及各大市模拟题,教过高三的教师重点做3年来年各地高考卷,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这有助于我们在二轮复习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二是比,对各年试卷比较,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三是找,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教师复习的针对性。
(三)精心选编各类练习
学生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精选习题是关键,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降低难度,少做无用功。
1.试题来源:各地过去高考试题、各地新模拟题。
2.选题方向:传统文化、生产科研实际、社会热点。
3.改编方法:改条件、改设问、该题型,多题拼一题 。
化学习题与试题选编总的基本原则:以低中档题为主。
1.习题与试题的编选要贴合自己的校情、教情、学情实际。
2.习题与试题的编选需要原创与改编相结合。
3.化学试题的选编要重视高考试题的研究。
4.化学试题的选编要重视教材习题的研究。
新课程方案虽然实行的是“一标多本”,但新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汲取了几十年来教改成果和课改经验而编写出来的,具有极高的水平和学习价值,其基本知识与训练是最科学、最规范的教学材料。因此,进行复习时,不要忽视对课本研究与发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经典例题、考题的能力价值,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
(四)潜心规范各次训练
学生的应试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卷面上,在卷面上,不会做和会做做不对及会做做得慢都是等效的,高考成功的秘诀是:会题做对。怎样才能做到“会题做对”呢?可以通过规范训练、规范讲评,得到较好的解决。
1.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营造规范训练的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如张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标语口号,时刻警示告诫学生。
3.限时限量,对学生进行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规范训练,凡是做题就限制时间,反对自由、散漫状态下做题。
4.结合高考评分标准及阅卷实际,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规范答题训练。如,⑴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问题;
⑵简答题的规范答法;
⑶计算题的格式、步骤、量纲。
5.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
审题不严谨。最常见表现是:题干中的信息审不全;隐含的信息审不出等。会做的题目不得分或得不全,70%以上的原因是审题造成的。专家提出的“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即通读,划关键词,联系学科术语,挖出问题指向),还是很具实效的,值得借鉴。
6.积累错题,力求做到“题不二错”。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建好用好错题笔记(或抄或剪或贴),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引导学生常反思①错在哪里?②错的原因?③补救措施?④有何启发?
7、考试过后,要深化、细化试卷分析,开展反思活动,帮助学生改进陋习,培养良好的训练答题习惯,真正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总之,教学路漫漫,我们需不断探索,勤于反思,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完美解惑,方能教学相长,师生均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