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彬
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100
摘要: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考评价导向不断优化完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指南,也是复习备考的遵循。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适应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等方面,提出高考思想政治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课 复习策略
我国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教育考试领域也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密集时期。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1年1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都强调高考命题考查和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教育部考试中心对高考命题提出“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助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评价导向的变化,要求备考策略因时而变,因势调整。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 “四层” “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为什么要进行高考?高考核心立场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即“一核”或称“一体”或称“一点”)。 高考考查什么内容?高考考试目标包含“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方面内容( 即“四层”)。高考如何考?高考考查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四个方面要(即“四翼”)。当下高考改革以“一体四层四翼”、“一点四面”为主要精神和总体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考查(即“四面”)。 思想政治学科高考命题遵循《高考评价体系》,贯彻高考改革要求,体现立德树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体现鲜明的学科特点,助推素质教育。思想政治高考复习要提高实效性,要契合高考改革方向,针对高考命题的新要求,优化复习策略方法,注重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内化学科知识,夯实理论基础
高考考查的“必备知识” 长期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必备知识”是基础性知识和通用性知识,它是学生长期学习获得的,也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高中思想政治“必备知识”表现为理论知识、时政知识和生活常识,在教材中大部分以主干知识呈现,也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内容”、 “学业质量”、“教学与评价建议”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等内容。高考考查的知识内容不会超出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高考复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对于每一个知识点要逐个过关,对于高频考点和教材主干知识要重点把握,掌握基础性、通用性知识,知识复习要“常态化”,常学常新,内化为自身习得知识。避免考前突击记忆,考后遗忘。老师对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的分析讲解可以适当的拓展延伸,让考生全面掌握考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考点知识的考查往往寓于问题情景之中,要求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所以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考生先把教材知识内化为个人知识,再对知识组合建立体系,然后将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为语言描述出来显性化的三个环节有机统一。考点的掌握要点、线、面相结合,通过归纳和反思错题的方法精准把握知识“点”,通过构画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线”,通过建构知识结构表拓宽知识“面”。 如,企业作为生产的微观主体,是高考必考点,可以构画以下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从宏观上进行把握。
二、加强变式训练,注重能力培养
高考考查重思维,注重考查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力求引导考生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 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能力,比如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等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种能力是高考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贯穿于高考整个解题过程。
高考复习应认真研究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高考试题分析》中的“题型示例”,领会这些试题的命题特点,思考这些试题的解答思路与方法,针对性地进行题型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题的选择,建议围绕考点精选近年高考真题和各省市质检题,做好考点矫正训练和多种变式过关训练。主观题综合性较强,可以按 “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什么知识”、“答案怎样表述”分步骤进行训练。比如,“企业”专题是高考主观题高频考点。2017年全国Ⅰ卷38题和全国Ⅱ卷38题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话题,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生产者(企业/种植户)的应对措施” 。2018年天津卷要求“说明联通是如何通过混改形成新优势的”, 2019年全国Ⅱ卷要求“分析该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 2019年浙江卷要求“分析民营和小微企业应如何……走出企业发展的困境”。复习“企业”专题时,可以利用这些典型题进行变式训练,通过相似题的比对,归纳做此类题的共性和个性,能有效提高主观题的解题能力。
三、渗透时政教育,提升人文素养
高考命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时代主题,注重考查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高考考查的“学科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素养,要求学生使用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来处理不同情况下的复杂任务,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广阔的学科视野,有一定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核心价值”的考查和引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高考能力素养的考查需要依托一定的文本材料。“一点四面”是高考考查的背景材料主题, 因此高考复习的时政资料应以“一点四面”为主题进行选择。例如,选择反映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各个领域发展和进步的时政,提高学生对中国社会地位和国际地位理解,提高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的理解,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法律,司法,执法,守法材料,了解中国的法治,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的理解,培养法治意识;选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当代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培育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时政教育,建议以渗透式复习法为主、专题式复习法为辅,在考点知识复习中渗透时政热点。时政学习的关键不是记多少热点,而是要通过对代表性问题进行仔细剖析,引导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提高分析社会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学生要广泛涉猎《时事》(中宣部主办)、《人民日报》、省级机关报等权威刊物,了解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高考复习不能因循守旧,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
3﹒姜钢《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