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玲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第一小学7515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语文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根据教学重点和难度的变化,从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情境教学法等模式的提出,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不仅积累知识,而且获得良好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策
引言
作为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重视战略的实施,以便尽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基础扫盲发展目标,为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阅读教学的意义
作为小学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主要负责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技能,纳入扫盲方案,提高他们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但是,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要求教授这些科目,而且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纳入阅读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取得相应的文学积累效果,并促进整体技能的提高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教师必须实施适当的教学战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实现基本识字的发展目标。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2.1“识读分离”还是“随文识字”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掌握和书写新单词仍然是一个优先事项,这些教学活动是独立进行还是纳入阅读行为一直是教师们的一个困惑问题。保持教师的独立性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优秀的传统教学经验抱有信心;坚持阅读和写作的教师以阅读行为的本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为指导。与此同时,持续的阅读和写作涉及到阅读和写作是同步还是分离的实际问题,这导致许多教师持有不同的观点,并讨论了教学活动的组织问题。除了在小学语文课中使用文字扫盲教学方法外,文字扫盲教学方法不容易应用,其价值难以应用。
2.2课前预习还是课上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组织学生做课前准备,还是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阅读课文?坚持学前行为的教师认为,他们可以节省课堂时间,促进反向课堂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坚持课堂直接阅读的教师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保持课文的神秘性,学生应通过阅读来提升学习兴趣。
2.3阅读方法方式较为单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使用相对简单的教学方法,这可能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担心学生无法回答问题,大多数问题的答案隐含在问题中,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缺少一定数量的黄金,通常使用非常简短的词语,例如想象一下,这种问答使得学生很难用自己的大脑回答,有时甚至跟踪趋势,从而使他们更难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对策
3.1布置预习提纲,加强预习指导
小学生在准备新的语言知识时感到无能为力,不知道是否应该先阅读课文或新单词,这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但收效甚微。原因是小学生没有掌握备课方法,备课过程中有错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准备委员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制定准备计划向学生提供自学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形成准备战略,提高自我能力
例如,当谈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版本"明星儿童"时,语言教师向学生提供详细的课程,使他们能够做好准备,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该计划要求学生首先使用工具识别新单词,然后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他们当然了解文本的书写顺序:仔细观察-发现规则-亲自检查。
3.2开展角色转换活动,提高自主学习趣味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活动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鼓励他们自主开展这些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自我学习能力。在实施集体教育时,必须强调发展教学方法,不仅要实现课程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而且要强调教学的相关性,以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发挥作用,分配活动任务,学生在活动中单独或合作完成,整体课堂学习氛围也非常活跃,自主学习也很开心。
例如,在第2年的著作《望庐山瀑布》中,这首诗代表了庐山瀑布的美,用几首诗描写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在情境活动中,学生们组成一个小型的独立小组进行讨论和探索,有的讨论用诗来表达,有的开始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绘画,最后一起完成美丽的风景。教师随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意义,最后对教学作出评价,承认和表扬他们的表现,教室的整体氛围很好,学生有足够的情感体验。
3.3成立语文小组,优化学习效率
为了提高小学的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教师可以建立学生可以自愿参加的语言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活动,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收集和组织自己的演讲,设计自己的行动和演讲方式,形成终身学习感,并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发展发言权例如,测试活动,结合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热点,定期组织主题测试活动,科学预防近视有光明的前途,你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我喜欢我的家乡等,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而且要让小学生在信息检索过程中了解国家大事,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效果;例如,鼓励团队成员每天阅读一篇文章,记录文章的优美句子,积累材料用于自己的写作。
3.4构建以文学素养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语言素养非常丰富,包括语言知识、语言积累、阅读能力、语言学习方法和习惯等诸多方面。教师必须从阅读开始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为了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我们必须构建以文学素养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桂花雨》课文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看到桂花,就不会有真正的花语美感,描写会有点夸张,如果老师能展现桂花的真实情景,表现出不同种类的nous,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真实你也可以直接了解文章的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两个命名词的不同含义,了解这里香桂花的深层含义不如家乡庭院中桂花。总之,小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情感思维的重要学科,使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文章了解文章的质量和精神,因此视觉阅读教学在语言教学中极为重要。
3.5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强化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程更加重视基础语言扫盲文化,朗读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除了多读、多思考和努力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声朗读,无论是上课前还是上课期间阅读可以是古老的叙事或诗歌。特别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文章的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大声朗读、理解作品内容、歌颂革命领袖的功绩和颂扬这里大声朗读就是读文章,声音既响亮又自信,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看法,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阅读量和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慢慢地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但是大声朗读后,老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以便加深理解。
3.6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自学动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以诗词为背景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更真实地体验诗词的情感。当然,情境设计也要注意科学的方法,切记一蹴而就,应该将诗词中理解比较难的问题与实际情境有机结合,在课堂上设计出学生可以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活动,从中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诗词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设计成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在活动中让学生自由发挥,尽量少干预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融入情境中,使得学生享有充足的情感体验。学生都能尽情地投入到情境中,当然也会对一些古诗词难以理解,教师最后进行讲解,学生就更容易理解。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也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自学动机,因为在自学中他们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获得趣味,其学习效果非常理想。
结束语
有鉴于此,语言是义务教育的基本学科,采用情景教学法大大促进了小学的语言阅读教学。在这方面,教师应抓住改革的机会,坚持人的概念,有意识地、有系统地鼓励学生阅读和利用情景教学的好处,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戴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感悟[J].情感读本,2019(35):90.
[2]董现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A].2019:4.
[3]马小红,马丽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9):73.
[4]韦秀芬.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读写算,2018(27):107.
[5]孙丽军.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祖国,2017(2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