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霞
重庆市忠县新立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写作教学作为语文课程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该环节的授课中,教师应当选用行之有效的手段,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激发他们写作水平的提升。本文基于小学作文教学,对其培育学生想象能力的授课措施展开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作文教学,是语文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不单单影响着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是促进其阅读水平、分析能力等方面发展的关键内容。而想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习作水平,训练其想象力,是该教学中离不开的手段。为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应当意识到想象能力对该科目的重要性,积极优化自身的授课手段和内容,从而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发展,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作文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发散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对其想象能力的培育,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对于写作教学是顺利开展的第一步。同时,对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也不会局限于一个方向,有利于训练他们学会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促使其在写作中能够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调对学生想象力的锻炼,引领他们对作文的写作框架和逻辑具有较强梳理能力,从而使其能够逐渐创出做丰富内容的作文。在该教学手段的培养下,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更有利于多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以常规事物为写作基础
写作多是源自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和描写,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梳理,而进行文字加工,便形成了文学作品。而这次过程中,离不开作者的想象力,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善用日常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事物,以此来培育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部编版中《我的植物》朋友习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常见的植物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如大树,我们知道大树可以乘凉,还能用来做家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用途呢?以此让学生陷入思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如可以盖木屋,做铅笔等,通过对常规事务的联想,而产生不常规的想法,这便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有效训练。帮助他们冲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而进行大胆的联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而为写作奠定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丰富教学形式
想象力的培养,并非是一项短期工作,需要教师在平时授课中进行不断地训练和引导,才能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有效地开发。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带采取先进的授课理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变刻板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顺利开展授课的第一步,基于此,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进入到作文的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国宝大熊猫》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让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大熊猫的视频或图像,刺激他们的视觉感官,而清楚熊猫的特征和生活环境等。亦或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合理分配成员,而展开对该课题的讨论,并让每个人说出对熊猫的想法,以此总结出写作的框架和方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见识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同时还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积极联系生活内容
想要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要从他们所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写作内容,而引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尤其是刚刚接触写作的学生,他们还未深刻掌握写作的技巧,为此,教学内容更需要贴合现实生活,才能起到引导性作用,以此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习作主题结合生活内容而展开授课,并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到的有趣事物记录下来,从而积累写作经验。通过该方式,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写作的技巧,且能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而促进他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从而有助于其写作水平的提高。此外,基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化问题,对于同一个课题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分析,以此发挥他们各自的想象力,能够创设出更加丰富的文章。总之,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内容,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掌握好学生的自由思维“度”
在学习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从而才能使其具备自由思维,激发发散思维的发展,即就是针对某一事物,通过自由思维而实现一定的拓展性发展。为此,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好这种度,既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又不会产生过度的夸张,使其形成有逻辑性,且条理性的发散思维。如果自由思维“度”过于不切实际,便会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失去真实性,而致使文章偏于虚假和混乱,从而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对此,教师在激发学生想象力时,应当秉持合理、适度的原则,传授于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正确运用,并且要加强多其活跃思维的控制,使其不仅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还能维持于合理化地范围内,切勿丢失逻辑性。例如,在关于“我的奇思妙想”习作中,有些学生会想象自己拥有超能力,既具备上天入地的本领,也具备控制他人的技能,这样的文章完全脱离了现实意义,失去了写作的价值。可见,对于自由思维“度”的把控格外重要,使其明晰想象力与胡思乱想的差异,写作中需要的是想象力的发挥,并非是毫无逻辑可言的胡思乱想。因此,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也好注重对学生想象思维的正向引导,使其明晰写作的意义,清楚作文的主题要切合生活与实际,切勿失去真理。只有合理把握自由思维度,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价值与作用,才能创作出有新意且合理地文章,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在开展习作授课中,老师应当侧重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转变传统的授课理念,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该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此,教师可以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运用,从而促使学会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体验和锻炼,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以便于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而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兆宏.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14):577.
[2]苏兴荣.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J]. 当代教研论丛, 2020(4).
[3]庄卫民.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措施[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19, 000(00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