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董芳芳
[导读] 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被运用于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它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董芳芳
        浙江省龙港市第四小学,邮编325802
        摘要: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被运用于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它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小学语文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教学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提问也不例外。虽然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被老师们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方式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改进。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
        提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会认为这是因为学生上课不愿多动脑筋,课堂气氛沉闷,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这不仅有学生的因素,更多的是老师的影响。俗话说“没有不会回答的学生,只有不会发问的老师。”因此,在研究课堂提问的问题上不仅要寻找学生的原因,还要寻找老师的原因。
(一)教师个人方面
        1.教师专业素养不够。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通俗来说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基本功”。简言之,在提问中即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正确、要通俗、要简练、要有感染力,而这方面的能力是提问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提问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没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就不可能在教学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2.问题内容把握不到位。教师在创设问题时首先自己要清楚的是“我要问什么?”这个“我要问什么?”就包含了对问题主干和中心的把握,即“题眼”。因此,教师对课文主旨和重点的内容要
做到把握准确,才能更好的进行发问,只有首先清楚了“我想问什么”才能向学生准确明了的传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教师提问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有效课堂提问的基础。
        3.提问方式不恰当。在确定好了提问的内容后,提问的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保证。什么类型的问题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提问方式,不能混淆或者随意匹配。否则不仅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还可能会打乱学习者的思维,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学生自身方面。
除教师方面的原因会影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之外,学生的认知发展、知识结构和储备、思维倾向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也会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小学生认知的发展受到家庭、学校、环境、遗传及教育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如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不知道农作物的生长,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不知道飞机和科技馆。所以,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也是有限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断的接触尝试新鲜事物,他的认知是不断提高的。反过来,认知的发展程度也会限制人其他方面的发展的程度,比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等。因此,学生回答问题的好坏及质量也受其自身认知的发展程度的影响。
        2.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储备存在差异。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不断吸收,不断积累掌握知识的阶段,如果一个小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较多,范围较广,记忆和理解能力也比较出色,储存方法也比较有条理,逻辑清晰。除此之外,他还接触了许多课本之外的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经验尝试。那么这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就是相对比较完善,回答问题时他的思维就相对开阔,表达能力就比较强,说服力强,解决问题时也会相对容易一些。相反,如果一个学生他的知识储备较少,范围也比较窄,记忆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储存知识是没有分类分条理,思维混乱,那么他的知识结构和储备就比较薄弱,解决问题是也相对难一些。
二、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目前,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对于课堂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关于提问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其不利因素也日益凸显,这使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效果大打折扣,在大程度上影响了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功效。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该怎么办?作为教师又该做出什么改变呢?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应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准确把握问题核心
        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对文本有个全面细致深刻的理解,不仅要深入地思考和文章重点句段,还应该分析课文所在单元的单元学习指导,它与前后文的关系,在准确深刻的解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甚至是每一个课时的重点和难点,而问题的设计就是要围绕重点、难点而突破。要求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之处,要落实“双基”,知识与能力训练的重点。要想做到突出重点,就必须避免纷繁琐碎,分清主次,要从高度上布局谋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发深度思考。
(二)教师应深入教材,选择恰当提问方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入教材分析文本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它是提问技能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准确、鲜明、风趣、赋有逻辑的提问会清晰的给学生传达准确的提问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除此之外,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必须注重本学科的特点,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方面,还要考虑文本教材本身的方面。根据题材的不同,
课型的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记叙的顺序不同,什么类型的问题,采用什么类型的提问方式,避免提问方式随意乱用,否则,就无法达到问题本身对知识的理解所带来的效果。
(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教师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将文章内容简单化,提炼出文章的主要线索,通过这条线索展开对全文的学习,而课堂提问在掌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小壁虎借尾巴》在读完课题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围绕着“借”字展开发问:(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2)小壁虎怎么借尾巴的?(3)小壁虎向谁的借的尾巴?(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经过这些问题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很容易就会整理出文章的线索,为什么借尾巴?向谁借?怎么借?结果如何?经过这样初步分设疑课题后,学生立    刻会有为什么、怎么样等一些思考,激发出急于想知道文章内容的强烈愿望,刺激了学习动机,这必将有利于学生后面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三、结    语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内涵,丰富语言知识,激发学生质疑心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思考的能力,以及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任务。恰当有效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到好处地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是增强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文本的解读能力,深入教材,发挥逻辑思维的本领,在实践中把握课堂的提问的内涵和规律,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