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梓梅
兴业县洛阳镇初级中学 广西 玉林 537818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我国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课改变革的要求。情感教育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它不仅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学论和现代认知理论都强调指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实现和实施的教学目标。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情感性、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和教学方式的情感性实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引言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健康发展的教育。情感教育是个性教育的基础,也是促进个性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情感萌芽的重要时期,在初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学生终身受益。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即学生切实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也是课程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二是能力目标,即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这些技能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比较高的教学目标要求,而且在新课改下对这个目标的要求越来越高,目的在于使学生摆脱眼高手低的现象,成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三是情感目标,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品格高尚、心灵美好的人。
1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结合学生的一些情感实际,依据素质教育的一些要求,积极地引导学生真挚地去抒发以及表露感情,比较健康的情感能够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比较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地复杂、尖锐,人们的思想受到各种利益关系的冲击,情感比较脆弱,这些都成为了困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种社会问题。由于初中生的年纪比较小,情感也很脆弱,没有去正确地引导情感虚构以及情感倒置,这些不仅仅会影响到作文的一些主题思想的形成,并且会造成一些感情的失误以及心理的一些歪曲。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和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另外,初中作文中的学生情感的一些表达的虚拟性的现状,也是说明了初中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之中的重要性。抒情是抒发以及表露感情的一种比较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任何的文学作品都是需要情感的抒发。一些抒情诗歌以及抒情散文中,抒情也是抒情的一种很重要的主题。在记叙文之中,抒情常常是配合一些叙述以及描写在更替地使用,对于反映一些主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议论文之中,作者为着自己的论点去论证并有一些抒情;在说明文之中,适当地抒情能够增强说明文的一些鼓动性以及主动性。由此可知,抒情在写作之中也是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之中起到一些双重的作用。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措施
2.1以情激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BLOOM做过专门研究,证明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明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相反的,“无趣”的学习,不但学习效率低下,时日一长,甚至会让学生倍感压抑、厌倦,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前期乃至整个学习阶段,都要先打好以下两个基础:(一)用对语文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衣带渐宽终不悔”,作为语文老师,自己首先要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一往情深,深谙其中的种种妙处,方能带领学生登上语文的最高峰,“一览众山小”,从而轻松的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活色生香的语文教科书:挥手而书,用黑板上一个个或铁钩银划、或端庄清秀、或古朴典雅的汉字,告诉学生什么叫艺术美;随手拈来,满肚子的典故、新闻时事、美文趣事,侃侃而谈,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告诉学生什么叫语言美;热爱生活,用激情表达对外界的渴望、自然的探索、生命的思考,让语文与生活鲜活地接轨,让情感酣畅淋漓地抒发,告诉学生什么叫生活美。如此,让学生流连于语文的包罗万象,神秘莫测;惊叹于语文的千古传承,绵延不绝;沉醉于语文的字字珠玑,耐人寻味。正是因为有了教师对语文的这份热爱之情,才可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无声感染,展现出语文独有的芳华与魅力,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如磁石般将学生牢牢吸引,为他们种下兴趣的种子,为他们后期的学习蓄势。
2.2了解学生,营造能激发情感的氛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情感素材,无论是革命战士不屈不挠的斗志,还是科学家废寝忘食的科学精神,这些情感都具有感染作用和教育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出并把握好文章的动情点,在情感氛围里用自己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焰,用自己的灵魂去撞击学生的灵魂,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2.3尊重个性,增加情感教育的针对性
关于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了情感、没有爱,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句话说得很透彻。一个不热爱学生、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爱护、教育和引导上。尊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责任。情感教育,同样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给予学生以爱心、耐心,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之情和殷切期待,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情感。
2.4综合实践,生命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从而更加热爱自己,善待他人,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其他的生命形态。“教材不是无情物,化作情感更育人”,教材中的文章,体现出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重视语文课上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在鲜活的文字中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活力和深度,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情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健康、新型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强.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4).
[2]林维维.未成曲调先有情——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4).
[3]李泽云.浅谈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5).
[4]冯燕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