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汪晓力
[导读] 生活化成为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效果显著。
        汪晓力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学校   323000
        摘要:生活化成为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效果显著。写作能力体现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与人的交际能力等,是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表现,如何促使学生将生活中的所听、所想、所思融入作文创作中,并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成为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所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思考
引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这一理念一直被运用到各阶段的教学中。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写作有两个很重要的内容,一个是记录,一个是想象,不管是哪种,都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在写作时引入生活化元素,表达真情实感。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观察生活,也不知道怎么将生活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更不会表达生活感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把他们作为教学主体,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丰富阅历,增加生活体验,从而产生写作冲动。还要传授他们写作方法和技巧,告诉他们如何记事、抒情,将生活中的小事记录下来。
一、生活化教学应用在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掌握各种能力的关键性阶段。因此,引导小学生学习语文,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是教师教学的必然要求。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对培养学生生活热情,丰富学生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思维高度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找寻到一种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满足小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恰恰能够解决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存在的各种弊病,不仅能够升华师生的感情,还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信心。通过利用各种趣味性的生活案例,不断引导小学生挖掘写作知识,使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探索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进而强化小学生的作文情感,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想、不会写作,缺乏写作兴趣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必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写作将会变得十分简单。一般来说,学生不想写、不愿写、不会写,主要是因为没有写作兴趣,畏惧写作。一直以来,教师没有将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仅进行形式化的作文教学,再加上不重视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对作文学习持反感、厌烦的态度,很多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甚至出现了“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规范,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及时的引导,就会使学生随着写作教学难度的提升,逐步丧失写作兴趣,进而无法学好语文。
        (二)作文教学脱离实际生活,教师教学素养低
        作文教学脱离实际生活,教学内容过于高端,教学语言不接地气,也会给学生学习写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小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准确地开展作文教学。然而一些教师只重视作文教学的形式,忽略作文教学的内涵,导致“形而上学”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教师自身素质低,没有给予学生学习作文充足的耐心,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语言攻击,致使这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长期处于自卑中。

由于没有学习信心的支撑,这些学生很快成为语文学困生。不仅危害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思考
        (一)在生活中开展作文练习
        作文写作的过程重在理清思路,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写作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写作前的思路梳理、素材的选取等,养成写作提纲、绘制作文创作框架的习惯,促进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思路更加顺畅,逻辑更加清晰。为此,作文生活化教学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大量的阅读,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作文写作的感知力,同时能够将素材合理分类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创作思维能力。例如,引导小学生在周末时间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阅读中,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丰富小学生对作文学习的体验,并不断地拓宽作文写作的知识和视野等。而且,还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社会生活体验,不断地开阔学生视野。此外,教师要参与到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全程指导,如从课外阅读方法传授、阅读内容的选取与提炼、阅读后的总结与反馈等环节,都应依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开展全面的引导与管理,构建分享与交流环节。
        (二)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世界很大,生活也很有趣,这些有趣的人、事、物、景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比如观察父母,留心他们的作息习惯,每天都做什么,以及他们对待一些事的看法和态度;观察长辈说话的语气与表情;也可观察学校的环境,归纳教师和同学的特点。在外出游玩时,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美景,发现景物的独特之处;思考这些景物与别处的哪些地方相同,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不仅能培养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中,学生也可以了解一些美食的名称,学习制作方法,这样再写美食类的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而且也能让文章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每逢过节或者过年,会有很多风俗,可以观察这些风俗,并且记录下来。如此不仅可以充实作文内容,还能增加学生对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了解。
        (三)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是强化学生写作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路径。为了提升学生挖掘生活、认知生活、理解生活、享受生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实际作文教学需要,为学生开展一些趣味化的生活活动。教师应创新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实现生活化课堂,促进学生进行优质写作。首先,教师应利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猜猜他是谁》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实践活动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同学。为了提高游戏活动效果,教师可以“我的同学”为题,对学生进行简要的写作训练,从而在团结学生的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谊,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发展。其次,教师应加大生活化教学力度,巧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情境,促进学生的生活实践。
结束语
        新课标要求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必须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将写作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使其能表现这种美,并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吴月梅.小学语文作文重归生活化的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0(62):53-54.
[2]何振强.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思考[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俞业顺.小学写作教学与生活元素相结合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7):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