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设计策略的研究——从“梳理”到“练习”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陈荣丽
[导读] 梳理是为了将前面学过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融会贯通,进而形成知识结构。练习既能巩固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思维能力的提升。
        陈荣丽
        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    湖北潜江433100
        摘要:为探索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我们小组决定通过以练习课或者复习课的课型讲探讨课的形式对小学数学练习课/复习课的再认识;然后确定了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从“梳理”到“练习”的一个过程。梳理是为了将前面学过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融会贯通,进而形成知识结构。练习既能巩固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梳理;练习
        
        上半年网课期间,我校在学期末进行了一次全年级组的数学练习课/复习课的教学公开课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是在线上完成的,形式新颖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而“复习课不好上”一直是困扰小学数学教师多年的难题。基于以上情况,“复习课怎么上”成为现阶段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开启了小学数学练习课/复习课的设计策略的研究之路。为探索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我们小组决定通过以练习课或者复习课的课型讲探讨课的形式对小学数学练习课/复习课的再认识;然后确定了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从“梳理”到“练习”的一个过程。
        一、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再认识
        教研小组通过抓阄的形式确定了讲课顺序,由邓老师讲了一节练习课,课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得出这就是一节普通的练习课。所以我们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上好练习课或者复习课呢?”。
        通过查阅文献,我了解到复习课就是以巩固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与新授课的重点是“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相比,复习课就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梳理、归纳的方式串联起来,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复习课应在已有基础上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用情境将知识贯穿起来,实现知识的技能化,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到一个新的台阶,获得各种技能及“认知策略,发展反思、元认知等能力”。故而,数学复习课的主要环节做好“梳理”和“练习”很重要。梳理是把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交流、整理,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把过去学习的零散的、片段化的、不同时段学习的知识从纵、横两个方面整合起来,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练习则能帮助提升学习的相关技能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呈现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梳理”
        通过第一次研讨课和查阅资料,我们开始更深层次的思考--数学复习课的主要环节就是“梳理”和“练习”。
        梳理不同于“整理”。例如,物品柜放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整理就是把东西都摆正放好,梳理则是把物品摆放整齐的同时按照物品的大小、价值、功能等归类放好。

知识梳理的内在要求:以知识的发生发展为主线,构建多元联系、自然连贯的知识序列。此时,我正好准备阶段性复习,于是我们教研小组就此展开了复习课以“梳理”和“练习”为主要环节的研讨,最终确定了复习课的内容为“购物”。在带领同学们复习“购物”这一单元时,首先出示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真钱,引导学生来回顾整理关于人民币的认识。整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人民币进行“梳理”,先说出小面额人民币、再整理大面额人民币,以及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梳理完人民币的大小关系再来梳理有关人民币的计算题型。计算是数学的核心之一。
        北师大版教材中每个单元复习安排的“整理和复习”,呈现了学生自主回顾学习收获及学习中有趣的事情的场景,旨在把回顾、比较、沟通、梳理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建起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回忆与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与我们研讨的复习课以“梳理”和“练习”为主要环节不谋而合。
        三、呈现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
        教师应充分挖掘复习课中数学活动的练习功能,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在于全面复习知识,促进知识巩固、技能形成,还要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提高,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的。我在复习“购物”这一单元时,设计了“梯度练习”。突出基础性、针对性、变式性。第一剃度的练习要突出基础性。选择与本书例题相同或相近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着力夯实基础。第二剃度的练习要突出针对性。所谓针对性练习就是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所设计的练习。第三剃度的练习设计要突出变式性。变式练习一般指知识的本质特征不变,而形式多变的练习,变式练习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
        我在“购物”复习课中设计的变式练习其核心也是怎样付款最简便,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说出在能付的钱的面额中优先选择最大面额的钱来付款。例如,买一艘轮船需要48元,如何付钱最简便?要求学生能知道48元中,可以付的最大面额的是20元的人民币,而且可以付2张;再考虑剩下的8元,能付的最大的面额是一张5元的;还剩下3元,能付的最大面额的是一张2元的人民币;最后剩下1元,能付的最大面额的人民币就是一张1元的人民币;最后,综合起来,付2张20元,1张5元,1张2元,1张1元的人民币最简便即可。复习中,大部分学生能说出准确答案,既达到了变式题的目的,又拓宽了学生思维。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复习课并不够系统,复习教学往往是按照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在复习课上,教师需要把零散的知识点梳理分类、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结构,这时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系统的数学知识。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将零散的、孤立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因而在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形成体系。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既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又能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的,故我们下阶段将继续研究思维导图在复习课/练习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6)
[2] 徐章韬.数学单元小结课的认识及其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12):61—65
[3] 徐建文.数学复习教学要处理好梳理与练习的关系【J】.教学与管理,2013(26):39-41.
[4] 刘贤虎.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梳理”和“练习”【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8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