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欣
浙江省泰顺县三魁镇中心小学 邮编:325509
摘要:传统数学教学往往通过先讲知识,后练习题的方式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中,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谈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1当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存在的问题
1.1小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是要学会独立思考,能够理解所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独立思考,那么就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消化学习的新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然后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如今的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业,每天帮孩子检查家庭作业,辅导孩子各科作业,或者送去补习班,导致孩子习惯遇到问题就请教别人,从而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导致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也让学生没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小学生从小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影响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2小学生不善于质疑问难
质疑赋予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之迈向交流、合作和探究,它为学生探索知识建构了一个平台。学生只有勇敢的去质疑,长于质疑,才可以推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中“乱插嘴”或“接下茬”历来持否定态度,并且对于这样的学生很反感,会对学生进行斥责、讥讽,或者把学生赶出教室,更严重的是对学生采取变相体罚,这样的行为长久以来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人格遭到践踏,学生就更不愿意去质疑了。
1.3小学生迷信标准答案
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不管是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还是课后学生作业的解答都是以教师的答案作为唯一的正确答案,并且在课堂练习和测试时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固定思维,从来都不会去怀疑教师的答案。学生的思维逐渐僵化,从而在面对有很多答案的问题时,学生不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还因为学生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很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者被同学们嘲笑,在学习中遇到与自己不一样的答案时,他们往往会怀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敢大胆的去质疑教科书、参考资料和教师的答案,从而去迷信标准答案。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小学数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1树立创造性思维教学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教师的个人思维
的创造性是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起到引导作用的话,就会限制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失去对新思路的追求,在课堂中也不敢提出自己真实的与别人不一样的解题思路。长期以来学生就只会盲目的遵循教师的答案和想法。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教师自己对创造性思维有了深刻的理解,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追求新思路,并能够及时的对此类同学进行认可和鼓励。
2.1.2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教科书也是权威性的存在,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着心里障碍即教科书和教师的权威性是不可打破的。正因为这样,教师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打破迷信权威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树立一种教师也是和同学们一样会出错误的人,出错不可怕要敢于纠正错误,教科书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它的内容和知识是一代代教师所积累下来的难免会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人的认知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2.2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1应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式教学设计,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能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求知欲望,不断的冒出新的解题思路和答案。作为教师应不断地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和创造精神,从而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教师经常这样启发学生,锻炼和提高学生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搜取和提取有关知识数量和速度的能力,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2.2.2讨论式教学,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
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表现在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它的这个特征有助于消除学生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等消极的影响,并能顺利解决创造性问题。教学中依据小学生对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敢于发表意见的特点,教师组织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对错误的答案进行辩误都能增强学生解决创造性的问题的能力。
2.3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各种问题,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开学生对问题的另一方面的理解,一道题不止一个方法,一个方法不止解一个题。敢于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解题的方法,敢于质疑教师、教科书、参考书的答案,打破对教师的盲目权威。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用不同方法求解同一题目,这对沟通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开拓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广阔性和灵活性是颇为有益的。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经常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广开思路,萌发思维的创造性。
2.4小学数学教师应建立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功能在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能帮助学生发现潜在的能力、认识自我从而推动学生积极的展现自我。科学全面的评价还能起到激励和教育学生的作用,教师的及时评价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积极学习的乐趣,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根据当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教学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用欣赏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要以欣赏的目光鼓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在聆听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的朋友,热情的、富有爱的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尊重他们的回答,照顾他们的情感,善于发现他们回答中的“亮点”,无论回答的准确与否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达到激励成功的目的。
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应该及时的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是教师从鼓励学生进取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个体的差异多方面去衡量,发自内心的用激励性语言进行的评价。对于基础好的学生用欣赏的评语,如:“回答的正确,你真棒!”有些回答不完善的学生用肯定提示式评语,如:“解题思路真新颖,老师都没想到,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如果能简化一下就更好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采用鼓励提高式评语,如:“好样的,积极的参与老师的课堂,如果能完善一下你的答案就更好了,老师期待你下一次精彩的回答。”教师在课堂中及时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激励的语言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加强师生互动。
3小结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处于被冷落的状况,导致当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存在缺乏独立的思考精神,不善于质疑问难,迷信标准答案等问题。但是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现实生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突破小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它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仕向.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6):108.
[2]吴运松.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