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 陈守业
[导读] 现如今,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大多数是由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教学活动及内容从教材出发。
        陈守业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小学    528061
        
        摘要:现如今,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大多数是由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教学活动及内容从教材出发。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教学形式与方法比较单一,而且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状态,其活泼好动、善于联想的天性完全被压制,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
        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必然缺少来自于学生的紧密配合,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但是,如果教师能够转变理念,加强生活化教学,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以生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要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才能了解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需求,所以无形中就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则自然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
        学生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自由空间之后,他们自己就能够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课堂教学,很多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得以出现,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促使教师走出以往的“舒适区”,积极进行教学探索,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更加灵活的整合应用。
        (二)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素质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国家教育部门为人才培养设定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要适应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就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文已经提到,传统的没有紧密联系生活的教学模式是很单一的,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压制,所以很难发挥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在深度结合生活之后,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会出现一个质的提升。
        现实生活场景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经验比较有限,但他们经历过的事情也远不是教材内容可以完全涵盖的。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引入大量生活案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规律,还能掌握利用数学知识去认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极大提升学生对生活的理解程度,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去举一反三。而这种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成功感或成就感随时都可能出现,是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长效机制,其作用不是在几次测验或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所能相比的。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也能够一直保有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热情。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形式主义严重
        因为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有一些教师在实践生活化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其一是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由于数学在生活中的功能主要是为日常生活服务的,要联系生活,就必须通过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阐释课堂上的数学理论知识。显然这个步骤必须由小学数学教师来完成,学生的充分参与也只能在教师有了基本阐释,学生有所理解之后。但是,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往往又走入以往的考试模式下。
        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伊始提出了生活化问题,然后引出知识内容,用生活化场景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到了最后,给出了几个“光秃秃”的计算题,完全与生活场景无关,就是单纯的计算技能训练。

这样肯定会让学生大失所望,也充分说明教师其实并没有完全理解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应用方式,已经完成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师的头脑还是学生的眼中都会沦为一种形式。如果教师不能摆脱这种对于考试分数和重复性技能训练的陈旧认知,学生就不会有进行充分的生活化数学锻炼的机会,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仍然是被束缚的状态。
        (二)教学存在误区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具体教学方面存在误区。有的教师教学理念已经转变,但具体教学操作时或者过于强调理论,或者过多展示生活,走向了某种极端。而这两种极端都会造成课堂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无法良好对应的后果。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但小学生的思维既活跃,又不成熟,他们的关注点不一定会完全集中在这些例子的数学因素上,而是被其他细节所夺走,最后反而没有记住多少其中的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生活问题引发学习热情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例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来源,还能够极大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中有太多他们还不理解但是可以从数学角度来加以认识的事情。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为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开一个好头,也有利于教师深刻理解生活化教学的优势,鼓起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信心。为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情境,积极寻找这些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结合点,然后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地改造,从而使得师生双方都能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建立起新的理解。
        (二)生活情境导入知识内涵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即使是在小学阶段也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背后的内涵,让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本身就来自于人们在生活中的发现,最后也要应用到生活中去。这对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长期保持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索欲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达成这种效果,教师应认真备课,将课本的内容与生活的现实联系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索,自行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生活实践锻炼自主思维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是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能够主动进行数学应用,并据此加深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所以,除了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之外,教师也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锻炼。随着这种锻炼越来越多,学生的经验教训越来越丰富,学生的数学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增强,而且会在学生上变得更为自主。更重要的是,小学生活泼灵动,思想和情绪状态都是不稳定的,如果没有生活中的实践锻炼,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不足以对学生产生真正的长期影响。在没有新鲜刺激的情况下,对于不断探究已学知识应用方法的兴趣和热情可能会日益下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颇具实用性的学科,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涌现出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与生活联系不紧密,数学课堂显得枯燥无聊,人为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教师也能在过程中加深对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及学生的理解,有更大的勇气摆脱以往教学中的窠臼,不断创造出更符合小学生成长需求的具体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蒋基斌,邓光明.??教育教学论坛.?2017(28)
        [2]浅论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宋时居.??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
        [3]试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李晓娟.??新课程.?202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