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飞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 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学生的一个有效学习方法,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可以随着使用者的思维进行转换。高中历史学科需要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并熟记历史知识内容,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将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来探究优化路径,强化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的使用,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教育;历史课堂;教学
前言:思维导图是指通过图表或者图表关系来表现特定的内容,最初起源于英国,在图表中填充特定内容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利用具体的图表关系来表示抽象的知识联系,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就能够达到一定学习的目的。新课标中的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本身,更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创新应用的能力,因而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推动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
一、思维导图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收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历史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来完成,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课堂教学,高中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习惯,对于历史的把握就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此,很多地区在素质教育改革中逐渐尝试应用思维导图这种方法,因其突出的实践作用已经被普遍应用推广。对于教师来说,思维导图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将历史逻辑顺序直观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其中的各项知识点也就自然展现出来了,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把握就更直观准确[1]。而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这种学习方法,清晰记录课堂学习笔记,更加准确地在思维导图中掌握到关键性的历史知识,在复习时就能自主架构起历史的时空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在授课中运用思维导图
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是按照国内外历史发展演变的顺序编排的,例如一个学期或者学年的课程安排要求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等,教师在某一个课堂上的思维导图往往只涵盖一部分的历史知识,教师在授课中应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来直观表达阶段性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那么历史知识也就是一个系统,这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学生在课堂笔记中应用思维导图
教师与学生是决定课堂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完全掌握记住所有的历史知识,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做好学习笔记有助于其更高效率地复习。而在短短的课堂上,学生的笔记一般是按照教师的授课思路和板书来进行的,很多学生在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时,也自觉地在课堂笔记中绘制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的记忆[2]。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内容体现,学生应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即时理解,另一方面则有效保存了课堂信息,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师在课堂总结提升中应用思维导图
课堂的总结提升区别于课堂授课,在学完一个阶段的历史之后,教师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者是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也能够应用思维导图这个方法。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习题不断灵活变化,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从总结和习题中把握应试的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有些学生对历史资料题理解分析不够透彻,缺乏必要的解题思路,最主要原因就是对历史的总结归纳不够系统,对考试练习题目方法技巧掌握不够。对此,教师在课堂的总结提升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形成从框架到内容的解思路,不断清晰解题思路,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化路径
(一)按照历史知识规律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虽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突出的教学优势,但是在实践中,需要教师注意要按照历史知识的规律来绘制思维导图,避免按照自己主观随意性来填充思维导图。具体来说,高中历史课堂的思维导图要注意突出知识的重点,突出层次性,按照时间、关键人物、事件性质等要素来构建思维导图的结构关系,遵循历史本身的发展规律,这样才是有价值的思维导图。
(二)教师结合课程目标做好课堂规划
高中历史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要结合课程目标做好规划,不能随意使用。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不能在课堂上直接将思维导图呈现在黑板上,应该循序渐进地对此种方法进行介绍,再结合课堂内容进行使用。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区分哪些内容适合使用思维导图,不能一味的全部依赖于思维导图完成学期课程,这样学生也会疲劳并对此产生抗拒。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教师也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前修改完善,而不是在课堂上更改。
(三)教师重视改进提升思维导图应用水平
思维导图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调整、修改、完善的过程。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学生也在课堂笔记中应用到思维导图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入手不断提升思维导图的应用水平[3]。教师应该与学生加强师生交流,不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并且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指导,这样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实践意义,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掌握历史知识,锻炼自主应用历史的能力。现阶段,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师授课的板书、学生课堂笔记记录、教师的课堂知识总结提升等方面,从效果上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一方法的认识和应用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对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前做好课堂规划,将思维导图与历史充分结合,让学生在更直观的思维导图结构中理解历史、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1]杨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整合应用分析[J].知识文库,2020,11(21):79-80.
[2]王羽.英语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9,12(46):116.
[3]李东强.谈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堂学习主题模式探究[J].新课程(下),2019,09(07):11.
作者简介:官飞,男,汉,湖北荆门,本科,中学一级,高中历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