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孙根菊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们受教育的水平也逐渐增加,同时,随之提高的不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孙根菊
        博兴县兴福镇兴合联合小学 25651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们受教育的水平也逐渐增加,同时,随之提高的不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劳逸结合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业的指导方针与政策。然而作为新时代的当下,人们在新思想以及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新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在每个教育者中。本文分别从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的作用展开论述
关键字:班级管理;劳动教育;责任意识
        
        常言道,教师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直接折射给孩子。为此,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为了提高学生劳动意识,那么劳动习惯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劳动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教育的应用,更是将其的作用得以升华。劳动教育不仅使得孩子知道一食一衣来之不易,更能让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明白父母的不易懂得感恩。
一、劳动习惯培养要依赖家庭培养
        人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人生的老师。家庭是生活的摇篮。”童年是人们养成许多良好人格和行为习惯,并成为家庭中第一教育过程的时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生活非常重要。柏拉图曾经说过:“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成员的社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水平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家庭文明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如今,家庭中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父母都是充满爱心和爱心。他们常常无视自己的言行对子女健康成长的深远影响。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他们的理解开始就教导我们的孩子:善与恶是什么?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知道如何尊重老人和爱年轻人,以及如何知道如何表示感谢和回报。我们不能让他们只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不是他们想要什么作为回报。不要让他们结成自私,自大,自重,冷血无情的人。在谈论家庭教育时,有些人总是以为自己很忙,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忽略了忙碌的重要事情-儿童教育。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行。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电视上有这样的公益广告,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孩子看到母亲正在洗奶奶的脚,然后转身为母亲洗脚。另外,当孩子看到母亲为祖母剪指甲时,他问她为什么要为她剪指甲。她可以自己剪掉它们。她说她老了,眼睛不好,手脚不灵活,需要我们的帮助。那时,我并不觉得孩子会在乎。后来,我发现孩子总是想着是否应该剪奶奶的指甲,以及如何帮助奶奶做很多其他事情。孩子似乎知道如何帮助别人。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发挥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家长要带头劳动,从家庭的家务事开始,与孩子一起做家务,让孩子感受家务事的繁琐,了解父母的辛苦,从而自觉承担家庭劳动事务,提高学生责任意识与劳动观念。教师也要定期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劳动情况,促进孩子养成劳动习惯。


二、劳动习惯培养要落实到实践中
        上世纪初,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根据中华民族“知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理性原则,借鉴了广泛而深远的传统文化,提出了一种生活导向的教育模式。他提出了“生命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与学结合”等职业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促进教育产业发展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职业现实出发,进行劳动实践教育,并将其纳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质评价和评价体系中,不仅可以将理论学习,专业观念,实践和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道德特征,但也为目前将劳动习惯培养融入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全体员工队伍的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模式提供了有效的思路。
        首先,劳动教育不仅是儿童的关键,也是成人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关键。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的实施与具体方式密不可分。劳动实践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其次,劳动实习教育是素质教育对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实践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通过劳动实践获得知识和理解的综合有效的教育方法,它是基于学生的个人经验,并将书本理论与生活世界,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因此,劳动实践教育在孩子的全面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劳动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学校教育的有效发展不仅需要儿童个性的特征,而且还需要正确而有力的工作方式。劳动实践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边学边做”和“边学边做”。劳动实践教育的发展是由具体和实际的劳动项目驱动的。在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动员他们在所有学科中的理论知识和个人经验,并实现儿童动手和大脑,经验和实践,理解与反思的有机融合。
三、劳动习惯培养要依靠教师指导
        教师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带领学生劳动。首先,教师要在班级内选择劳动小组组长,将学生平均进行分配,每个小组各有一个劳动组长,劳动组长在劳动中对劳动工作进行分配,并带头劳动,感染组内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劳动成果,进行评价,选择出最佳劳动小组,给予荣誉称号,并将劳动荣誉称号与学生年度评学奖优相结合。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可以带领去乡下摘草莓、挖地瓜,使学生在劳动中感受食物来之不易,并在劳动中感受收获的喜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习惯的培养依赖于父母,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给予孩子关爱的同时要给孩子更多的教育。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一个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尊敬长辈的孩子离不开父母之前的教育。教师要言传身教,有必要穿插劳动教育,这不但是培养孩子品格的关键重要的举措,也是让其学会承担责任的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中同等重要。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正处于需要教育孩子的父母与老师给与帮助,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劳动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丽杰. 谈谈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 明日, 2017(36):0126-0126.
[2]杨锐. 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1).
[3]李华. 不忘初心幸福前行 ——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 000(01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