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航
保定市徐水区大因镇大因小学 072550
摘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体育训练知识、技能,也要注意安全问题,及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有能力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保护好自己、以及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因此,只有在教学上时时刻刻都重视安全第一,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意识;培养探析
引言
近年来,体育课上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也警醒着全体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安全,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一旦发生危险事故,不仅可能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也有可能给学生留下童年阴影,影响学生健康心理以及个性发展。良好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避免学生身体或者心理受到伤害。所以,研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体育教师素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体育课既然是一门课程,那么决定这门课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是否过硬。无论是体育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理念的更新,都与教师的职业素养紧密联系。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素质,利用自己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勤勤恳恳,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首先,体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体育相关系统理论知识,还有就是要有过硬的体育训练技术。在课堂上教师要保证所教学的动作与知识准确无误,避免因动作不准确而产生安全问题。其次,小学体育教师还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如果有学生不慎发生安全问题,教师应该沉着冷静,应变能力要快,在安抚学生情绪的同时做一些简单的应急处理,如果严重的话要及时送到学校医务室或医院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学生放心。
二、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教育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离不开安全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安全教育,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规避危险事情的方法和措施,避免危险事故发生:
(一)在室内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但偶遇恶劣天气,也会组织学生在室内上课。传统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会让学生自习,但新课改背景下,我认为室内课是给学生讲解体育理论知识、安全健康知识的最好时机。例如,提前从网上下载安全事故相关图片和视频,课堂上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并且鼓励学生撰写“安全与体育”手抄报。借助生活中实实在在、真实发生的案例震慑学生,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依托手抄报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几点体育安全的建议,更深化学生安全意识。又如,每学期校内体育课发生的安全事故,我们可以做一次调研总结,课上直接给学生讲学校内部的安全事故现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熟悉的人入手,让学生切实感受体育安全事故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树立起在体育课上、体育活动中谨慎小心、安全运动的意识。
(二)在室外体育教学中培养安全意识
每一次体育课都可以成为一次安全教育课,每一节体育教学内容都是安全教育载体。比如给学生讲解运动技能和动作时,我们既要给学生标准示范,也要讲清楚动作不规范的危害。例如课前热身,看似简单,实则是保证课堂安全的第一关,很多学生逃避热身运动,容易在剧烈运动中拉伤韧带。比如球类运动,传球、运球讲究技巧和方法,要合理控制力量,有的同学莽莽撞撞,使用蛮力,打球运动演变为“打人”运动。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我们在开展实践活动前,应当反复强调,让学生将安全牢记于心。
三、落实因材施教原则,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体育课上的安全事故往往高于其他文化课程,这是由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学生个体情况所决定的。尽管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在一个班级教学中总体一致,但一个班集体学生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比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能负荷大容量运动;有的学生身体不好,或者患有先天性疾病,比如心脏病、哮喘病,都非常不适合强度过大的体育运动。如果我们体育教师在不了解每个班级学生情况时,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课堂上有学生晕倒、发病、受伤可能就会成为常态,这也是体育课上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为了避免这一现象,体育教师应当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研读教材前先研究学生,了解每一个班级全体学生,哪一位学生患有何种疾病,哪一位学生身体素质差不适合体育运动,哪一位学生体育技能差,需要特别关注以避免受伤……当我们全面了解学生之时,安全事故自然就少了。当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告知教师自己身体情况,避免因疏忽而发生体育安全事故。
四、教授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
即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前对学生进行了安全健康教育,贯彻落实了因材施教理念,课上依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这是无法完全规避的。所以,教给学生安全技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简单的体育技能和安全自救技能后,发生安全事故时才能从容应对,避免学生受到二次伤害。这也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全面了解并且掌握生活、生命相关的运动技能、逃生技能、自救技能,并且不断提高自身这方面教学能力,以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相关技能。建议体育教师每学期可定期开展运动技能指导主题活动,比如以“防疫、溺水、车祸、故意伤害、火灾、绑架”等为主题,教给学生对应的逃生自救技能,一旦发生危险,学生可自救和自我保护,保证学生生命安全。此外,也可以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或者请学生家长代表演讲,比如有学生父母是从医的,可以给学生科普医学小知识;有学生的父母是消防员,可以请他给学生讲一些防火防灾自救措施……教师和专业人员共同给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安全技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证学生能够将安全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
五、开展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学校虽然是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在倡导全民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机会也更多了,一到周末,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已是常态。这也就意味着家长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需要让学生在课外运动中关注安全,而体育教师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带着学生安全运动。比如提前告知家长跑步相关事宜,要给孩子准备合适的跑步鞋,选择安全的跑步场地,避免孩子跑步时滑倒、扭脚、摔伤。我们体育教师也有义务告知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参与课外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滑冰、滑板车危险系数高,家长应该请专业教练指导学生,并且告知学生正确运动,不可在马路上玩滑板车等其他危险运动。只有家校合作,体育教师与家长携手,才能将安全教育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结束语
综上,学生事无小事,安全事乃大事。小学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健康的第一要务就是安全,健康是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的,抛弃安全,何谈健康。立足安全的体育教学才是有价值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更是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意识培养[J].高鲁涛.中华少年.2018(32)
[2]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意识培养[J].王鹏.课程教育研究.2018(13)
[3]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路径研究[J].庞冰冰.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