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的知识、文化链接----以Travel Young,Travel Far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孙文霞
[导读] 单元整体设计能为学生创设整体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孙文霞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摘 要】单元整体设计能为学生创设整体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以单元为整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Travel Young,Travel Far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合理统筹, 适度整合教材,创设语境,形成英语课堂上知识、文化的链接,达到贯通整体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体设计;课堂链接;主题语境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指出: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其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标准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以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实施好英语课程需要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
        目前制约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下:1、课程内容直接缺乏有机的关联与整合,学生对整体主题语境思维、认知不足。2、学生课堂学习仍然较为被动,机械,多为recite, repeat, remember, review等低层次思维。3、教师教学较为模式化,碎片化,多关注信息提取,做题技巧训练,忽略了主题语境,文化内涵和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
        要解决以上问题,势必要改变观念,突破碎片化教学模式,重新整合课程内容,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建立内容的有机关联,形成课堂上知识、文化的有序链接,达成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理论基础
2017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教学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老师在传授课程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主题,全部课程设计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构建。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线索,以单元主题贯穿各个知识课型,全面发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单元教学的课程内容六要素,它们是“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巧和学习策略”,为我们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指导思想。

具体案例分析
英语教学应从学生学习语言的整体性和应用性角度出发,把单元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分课时课堂之间,要切实做好知识点,文化背景认知的链接,让学生在单元话题的语境中体验、感知,并进行实践,由浅入深,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决杜绝“三不”现象,即话题不统一、语境不连续、目标不分层,应该以一个单元话题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每一课时既是下一课时的基础,也是上一课时的延伸。整体教学设计呈现螺旋形的循环上升趋势,经过学习、体验、思考、实践,最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发生质的变化和提升,从而避免学习的碎片化。
    
学情分析  
高一10班共40名学生,是提高班,英语基础相对平行班较好,整体词汇量较大,知识面较为广泛。但班内水平分别非常不均匀:女生普遍内向,不善于也不敢表达,相对英语趋于中等,中下,出挑的学生较少;男生两级分化严重,有同学非常拔尖,也有同学基础薄弱,词汇量小,阅读面窄,表达能力有限。

教材分析
主题语境:人与自我--Travel
主题群-- 生活与学习
语篇类型:游记
语言知识:游记的结构特征及相关词汇;合成词的构词规律;状语从句的类别和形式以及识别,理解和运用;专栏文章的语篇组成及语言特征
文化知识:发现语篇中的文化元素,了解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比较有历史沉淀的城市文化异同;利用本单元提供的文化链接,制定相应的旅行计划
语言技能:使用功能性语言自然加入讨论;小组讨论后口头汇报;获取游记内容,会描述旅途见闻及个人感受;通过旅行丰富人生,并就个人旅行经历进行语段文字描写;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断词语的意义;
在书面表达中借助思维导图等传递信息、表达意义;
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小组讨论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充学习资源
认知策略: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利用思维导图收集,整理信息;通过快速浏览理解篇章大意;通过扫读获取篇章具体信息;
交际策略: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实际效果;利用功能性语言自然加入讨论;
情感策略:对英语学习保持主动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单元整体设计

教学实施

课时分配
Period 7

学情分析
本文为一篇书信,文体特征为我们学生所熟悉。整体文章生单词不多,易为学生理解。学生通过本文的阅读,可受鼓励,认识到旅行的意义,勇于冲破局限,追寻自己的梦想。

教学目标
1、识别专栏书信的文体特征
2、掌握书信相关的词汇和语言特征
3、发现和理解语篇文化元素,鼓励学生突破客观束缚,通过旅行开阔视野,追逐梦想
4、融合阅读和试听文本,掌握从不同文本中识别和分析关键信息的技能
5、整合语篇信息,分析,应用和评价基础上通过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
6、合理归纳信息并组织活动

教学流程
Pre-class
Step 1 学生识别专栏书信的文体特征
         掌握书信相关的词汇和语言特征

【设计意图】
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结构及语言特点
有利于学生恰当地使用书面语篇形式进行交流。同时也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在交际时,避免冒犯对方的文化禁忌,从而有效地实现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

Step 2 Make a match 扫除单词障碍


【设计意图】
        快速扫除词汇障碍。学习词汇不只是记忆词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或观点。学生应借助词典等各种资源,理解语篇中关键词的词义和功能以及所传递的意图和态度等;在语境中,根据不同主题,运用词汇命名相关事物,进行指称,描述行为、过程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而前期通过6个涉及听、说、读、写的课时学习,学生对于Travel这一主题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和词汇已有掌握,为本课时铺垫了词汇基础,更通过其广泛阅读,可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词汇准确理解和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


【设计意图】
        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在此,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篇知识,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运用已有词汇和语法知识,理解语篇的构成、语篇的表达意义,语篇类型、语篇格式,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语篇中的立论句、段落主题句、话语标记语等知识,迅速把握文章脉络,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学生通过语篇,区分、分析和概括其中的主要观点和事实;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的支撑论据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表达形式的美;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启示。感悟其精神内涵,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

Post-class
Step 1 学生再次通读课文,继而填补空格处单词,完成课文的整体概括。
Summarise what Shannon said by filling in the blanks. The initial letters have been given.
        Many teenagers dream of travelling and don’t enjoy school. However, the study skills we learn at school are (1) r__________ to our lives. These skills can help us (2) a__________ information, (3) j__________ whether the information is right or wrong, and (4) o__________ difficulties we might face in life. Travelling will change our lives and help us (5) d__________ the lives we are meant to live, but we have (6) l__________. Some students can (7) p__________ in exchange programs, but others must stay at home to help with family (8) f__________. We are young, but our dreams to travel can be (9) p__________. Shannon (10) s__________ hopes that we travel young, travel far, and never stop dreaming.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Step 2 问题讨论:Suppose you are the young dreamer who wrote to Shannon asking for advice. Are you satisfied with her suggestions? Why or why not?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students should contain the following: your problems; Shannon’s suggestions; the suggestions useful in solving your problems)
【设计意图】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内容,审视语篇涉及的文化现象;阐释和评价语篇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Step 3 Group work
制作一张思维导图:根据本单元所学,综合各类知识点,做一个旅行计划。

下图为本单元综合知识点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引入思维导图,构建整体知识架构。知识、文化的实际运用过程,往往不会单独使用语言技能,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可能同时使用。基于前期的听、说、读、看、写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单元知识,文化认知,语言技能,在同一单元主题语境中,参与,学习和体验,以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反思和再现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与创新的能力。
        同时这一任务,要求学生了解英美等国家地理概况、旅游资源(自然及人文景观、代表性动植物、世界文化遗产等),加深对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理解;熟悉了解英美等国家经济方面情况的基本知识;如此,比较中外差异,认同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

作业
分层布置:
Level B  
研究性学习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为你的华裔加拿大朋友量身打造暑期中国城市3日游计划
请考虑以下因素:
Chris的喜好,时间,预算, 从事行业等;
相关城市旅馆,票务,交通,旅游景点,美食,购物,或其它有趣之处;
A Three-Day Trip

Level A
写信给你的华裔加拿大朋友Chris,信中,根据Chris的喜好,时间,预算, 从事行业等,以及相关城市旅馆,票务,交通,旅游景点,美食,购物,或其它有趣之处,向其阐述为她量身打造的暑期中国城市3日游计划。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并初步运用单元知识,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京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饮食文化等),具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意义的语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基于语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意义与内涵,帮助学生在语言练习和运用的各种活动中学习和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感知、比较、分析和鉴赏,加深对文化异同的理解,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意识。

教学反思
        从最终的教学实施过程来看,本课的教学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这一课时是整个单元设计中的最后一环,但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经过前面6个课时的打造铺陈,课堂达成了知识点,文化认知之间的链接,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很好地理解语篇中的文化元素及作者对年青人的期许,同时融合阅读和试听文本中的旅游景点,问题及旅行意义等,识别和分析关键信息,联系自身实际,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学习是具有持续性和渐进性的。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是持续和渐进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从而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继而能够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最终发展多元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实施正是给我们的课堂提供了这种无限的可能。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准确捕捉各板块之间存在的显性或隐性的关联,系统整合各板块间的内容,从而创设有趣的语言学习情境,设计出相互之间关联,但又循序渐进的课堂,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
        总之,阅读课程也好、听力课程也好、写作课程,亦或是语法课程,最终都是为同一个单元主题语境服务的。
        单元整体设计兼容并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得具备“教学”意识,聚焦“怎样教”,还得具备有“课程”意识,着力于“教什么”“为什么教”。我们教师要不断系统全面地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甚至超越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做好知识、文化的衔接和转换,才能得到更有效的课堂产出。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晶莹,刘萱,马 云 梦,梁 宇 晨,彭 聪.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J].中 小 学 教 师 培 训,2017(5)-5.

李婉莹.2018.“逆向备课”的 UBD 教学设计框架[J].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14):32-34.

DEWEY J. How we think[M]. Kila, MT:Kessinger Publishing, 2004: 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