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本原”谈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吕帅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
        吕帅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对此,小学足球教学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依据此根本任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小学体育教师应着重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基于“教育本原”对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的困境以及具体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教育本原;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策略
        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教育对于国家的兴旺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青山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将发展校园足球纳入体育健康课程的之中。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本文将基于“教育本原”理念,对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遵循规律,重视塑造学生人格
        谷明昌曾提出这样的疑问:“两个人之间的传球是不是足球?”在人们依据足球的典型特征进行分析时,得到的答案无疑是“是”,但是他所给出的但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他认为两个人之间的传球并不是足球[1]。比赛是足球最具特征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会的规则性和对抗性。在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着重于对知识技能的讲解以及训练而忽视了比赛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传球训练,而缺乏规则性的比赛。基于“教育本原”理念,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使其道德水平得到提升以及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校园足球的育人作用得不到有效重视,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育“育人”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并遵循教育教学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进行授课,并在授课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其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重视对其人格的塑造,使其在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能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二、学校要转变培养观念
        随着国家对校园足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大多数学校为了改善师资匮乏的现象,对师资的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善问题[2]。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校园足球的师资数量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当前的校园足球教学中,课程质量问题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问题逐渐凸显。对此,为了改善所遇到的诸多的问题,学校要转变对师资培养观念,采取相适宜的方法加以应对。首先,要积极对校内外的人力资源进行拓展,通过引进或是外聘的方式扩大师资储备,从而改善师资不足的状况;其次,应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使其通过进修与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学校要明确教育目标,转变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考核方式,帮助其提升知识储备,从而使其中小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得到有效培养。


        三、改善校园足球的授课方式
        虽然校园足球已经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但是由于不是中小学的主要学科,对此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从而导致课后训练质量不断下降,课程建设的速度也比较缓慢,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知识技能,也无法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对此,学校以及教师要对课程的重要性有充分地认识,并依据“教育本原”理念,改善体育教学的授课方式,将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3]。
        以《小足球与游戏单元》为例,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传授时,教师要打破传统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模式,要对授课的方式进行创新,可以依据所要传授的足球技能开展游戏竞赛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射门活动,在离球门六米远的地方画一条线,将足球放在线上,将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有五分钟的射门时间,小组成员排好队依次轮流进行,看哪小组的射门次数最多。通过游戏竞赛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其学习足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也能够是对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比如,踢球的位置和脚型等,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基于“教育本原”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四、推动校园足球向生活化方向发展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为其营造轻松愉悦地学习氛围。校园足球生活化是指将足球的有关知识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充分融合,使之成为其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使校园足球生活化,有助于增加学生练习的频率,使其在生活中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之中,从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使足球与生活的融合度更高。由于受到传统仪式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注重于对知识以及技巧的讲解,使得课堂学习氛围低下,同时也使得足球与学生的生活相脱离,造成了其基础薄弱以及兴趣低下的状况。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其热爱足球以及热爱生活的品质,进而使其能够通过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以及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依据授课的内容有效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或是布置一定的课后任务,从而使其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足球运动的魅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足球的发展,对于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着至关一定的影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改革工作迫在眉睫,教师要革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同时也要对体育教学的本原教育意义有正确的认识,重视本原教育与比赛的本质,使足球通过比赛达到育人的目的,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使青少年能够通过学习,对足球的知识技能有所掌握,同时使其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林英才.东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开展现状研究[J].运动精品,2019,3801:8-9.

[2]刘建进.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校园足球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J].运动精品,2019,3806:25-26.

[3]屠建伟.中小学校园足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0: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