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 胡艳华
[导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特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而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胡艳华
        河北省平泉市桲椤树镇倪杖子中心小学   06750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特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而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第30个教师节讲话中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因此倡导和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是义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对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的培养,增强我国传统经典文化对小学生的熏陶,对保护我国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经典文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学习、诵读经典古诗文,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的素养,形成良好的小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培养小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学习,就显得尤为迫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探讨一下加强农村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影响农村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教学的因素
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古诗词往往用最浓缩的语言,它形象生动、音律和谐、朗朗上口,记录了真挚的感情、美好的景色或难忘的事件。但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重视现代文教学,轻视古诗词教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轻视人文性教学,认为古诗词只要弄懂意思即可,只满足于对学生的字词教学,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表层理解,知识零碎,背诵过程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真正意义。小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通过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解而“察其容”,更不能通过教师的非语言表达而“观其色”,这样的教学直接影响了课堂氛围,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农村学校的教师有一部分是中专毕业,大部分是民师转正,还有少许是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勉强开齐课程,不能对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专业教师的缺失严重影响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多半时间教学生识记字词、诵读、讲解、再要求学生背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的的太多,学生感知的太少,教师分析得细而碎,没有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好多老教师教学手段依旧是口头或板书式导入,不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课堂上缺乏美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古诗词。与此同时学生学古诗词的渠道也仅限于课堂,课余时间他们不会去主动学习古诗词。教师不能很好的与学科进行整合,作到资源共享,将传统的国学经典教育渗透到德育、养成教育、品德教育、语文学科教学中去。
3、古诗文词教学内容难度较大
        农村学校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由老一辈在家照顾,他们不会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正确引导孩子接受正确的教育内容,多数家庭贫困,没有电脑、智能手机这些传播工具,传播媒介十分薄弱。另外所谓的隔辈亲,更多的是溺爱,孩子形成了很多的不良习惯,外出打工的父母一年才能回一次家,对孩子更也是迁就容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有必要进行传统国学经典教育。孩子学习的语言环境缺失,古诗文离我们遥远,给孩子们学习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孩子们更难以自己主动学习。
二、改进农村小学生经典诵读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1、多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学习
        农村学校的教师有一部分专业能力较差,他们没有进行过较高层次的专业学习,他们还不能熟练地利用多媒体教技术。因此借助国培为契机等外出学习机会、网络学习、短期培训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培训学习,让教师利用假期、业务学习、网络学习、群交流等形式进行充电,争取人人参与经典古诗词教学,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过去死板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
2、营造经典诵读古诗词的文化氛围
        我们相信环境育人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科书,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定期利用学校的宣传板报、宣传栏、班级板报、升旗仪式等多种手段进行环境布置,氛围渲染。

除此外,还可利用早自习进行诵读古诗词营造深厚的人文氛围,语文课前三分钟展示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经典古诗词,营造气氛;中午休息时间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经典诵读的录音、歌曲或者视频,给学生展示诵读成果提供一些借鉴和灵感。
3、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诵读古诗词方式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继以深思,使其意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对于经典古诗词来说,读是领会其意思的最科学、有效的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范读、自读、对读、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充满个性化的诵读方法。
        范读,就是示范性的朗读。最开始可以由老师来范读,然后可选择一些读的好的同学为其他同学范读。范读可以让学生认识文言文中的正确字音和读文言诗歌的语气,体会经典诗文的音韵之美。
        自读和齐读:自读时可以边读边思考,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很重要的一个方法;齐读比较适合晨读时进行,容易营造一个诵读经典的氛围,从而提高诵读的效果。
        配乐读:经典诗文中很多都描写了非常独特的意境或者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在学生充分诵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经典古诗词学习的意境中去。
4、重视与家庭的合作
        学校可利用社团活动、亲子诵读、开展国学展示周(月)、学校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促进经典古诗词教学的开展。
        “亲子诵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阅读方式,它不仅能提高孩子诵读的积极性,也是家长协助监督检查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家长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不仅加强了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也能让孩子把学习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准则通过与家长的互动表现出来,从而理解到学习经典的重要意义并加以运用。
        举行活动时,可以邀请一些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此时,家长作为孩子的后盾进一步增加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和动力。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不会的家长可以进行补充,孩子已经融会贯通的,可以通过与家长的表演互动展示出来,真正落实到行动,知行合一。
5、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
     每学期定时开展一些古诗词诵读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诵读古诗词的平台,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的诵读能在活动中得到实践运用,加深对经典古诗词的理解和领悟。每学期组织定时开展“经典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所读古诗词的领会加进了一步,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典润泽生命,读书完美人生。小学阶段处于最佳记忆期,小学生有摹仿成人语言的本能倾向,背诵记忆完全符合学习语言的天性,在此期间在他们心中储存古诗词蕴含的“常理”、“常道”,对孩子的一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新课标增加小学生经典诵读的阅读量不难看出,将有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研究探索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担负着重要意义,在培养小学生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利用智能教育和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古诗词的学习,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
        参考文献
        [1] 高原.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的互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2] 许渊冲.宋词三百首[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