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初级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模式设计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1丁晓俊 2刘阳
[导读] 目前,我国初级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
        1丁晓俊  2刘阳
        1成都工业学院  610031
2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621000
        摘要:目前,我国初级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方法,结合目前初级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针对初学者在口语学习上的难点,提出新的初级对外汉语口语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期提高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含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作结构主义,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求教师通过情境搭建,互相协作,学习环境设计以及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等辅助手段从旁协调和引导学生,使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贯通整个学习环节。
        2.教学模式内涵
        教学模式一词最早由乔伊斯在其著作《教学模式》中提出。乔伊斯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多种用途,从如何安排学科、课程、单元、课题到如何设计教学资料,包括:教材、练习册、多媒体程序、计算机辅助学习程序等”,是“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堂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相互影响的,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 Bruce·Joyce.2002.教学模式[M]. 荆建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28-465.]乔伊斯实际上是把教学模式看成一种“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从不同学科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手段到课堂教学活动,并且涉及两个层面,即教学整体设计和课堂实际教学。
        二、教学模式设计策略
        基于现有教学模式的水准和条件,笔者认为当下的初级口语教学模式应当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汉语初级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为根本目标,通过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以及评价方法和标准四个基本要素,让学习者在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汉语的能力。
        1.教学目标
        以《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为参照,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重点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和交际技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协作、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2.教学程序
        2.1分析教学目标
        根据学习者的特质并结合教学模式的总目标,分析初级口语课每一阶段、每一单元以及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需求来决定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主题。
        2.2创设真实情境
        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者对情境已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来创设情景,并引导和支持学习者独立思考或团队协作;另一种情况是学习者对情境事先未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交际情景。无论是哪一种情景,都要注意材料选取上要具有可理解性,要充分考虑到初级留学生的汉语能力以及认知能力。


        2.3小组协作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组织学生以灵活的小组形式和有针对性,练习方式以及作业形式的完成交际会话的训练并将整个互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小组安排上,要尽量做到组间的同质性和组内的差异性,每个小组的人数和总体水平应当大致相同,组内成员的汉语水平、兴趣特长、性别等应该具有差异。小组的规模可以是两人一组角色扮演进行对话,也可以是4-6人的小组通过讨论来完成课堂练习,也可以是8-10人或人数更多的小组合作、协商完成某项交际性的课后作业。
        2.4自主学习设计
        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作业、任务的类型而定,充分考虑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去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让学习者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将所学知识外化,从而实现自我反馈。
        2.5成果展示与评价
        成果展示的方式应根据作业的形式而定,可采用演讲、表演、口头汇报、PPT展示等。在正式展示前,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成果及展示的内容给予指导,并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到活动中,并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机会锻炼。
        3.实现条件
        3.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由于初学者的汉语基础薄弱,并且学习动机、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和配合课堂教学活动,逐渐增强学习汉语的信心和兴趣,并且掌握学习策略和资源策略,逐步提高自身的汉语听说能力、交际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2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是教学资源和信息的提供者,更是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这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关爱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汉语的信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式、个体差异等,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要重点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要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巧来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汉语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3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的设施和环境等。考虑到初级口语课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为活动方式这一特点,因此课堂座位的排列形式应以模块型座位为宜。所谓模块型座位,即根据班级总人数以及具体的课堂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模块,每一模块即为一个小组。此外,在模块安排上,要尽量做到组间的同质性和组内的差异性:即每个小组的人数和总体水平应当大致相同,可视具体教学活动而定,一般为4至8人为宜;组内成员的汉语水平、兴趣特长、性别、个性等应该具有差异。
        从人文环境来说,口语课不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师生、生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关系。在这种师生共同营造的合作、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从而使汉语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得以锻炼,同时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信心。
        三、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与应用为初级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动力和依据,指出了新的方向。且当下现代教育以培养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教育的重点已经逐渐从知识的教授转向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级口语课上应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以及评价方法和标准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升初级口语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初级汉语水平阶段的留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其成为“知华懂华爱华”的中外交流友好使者。
        参考文献:
        [1] 国际汉语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国家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究出版社.
        [2] 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2002.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 高文,徐斌艳,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3]李柏令. 2010.新思域下的汉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