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阅历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影响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   淡海彬 刘圣云
[导读] 生活化教学在近几年已经有广泛的研究,教育工作者们也大都认可其优越性、必要性。
        淡海彬 刘圣云
        郑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生活化教学在近几年已经有广泛的研究,教育工作者们也大都认可其优越性、必要性。生活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教育对象——学生的相关生活阅历。因此调查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的真实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  生活阅历
        近年来,从事教育相关领域职业或研究的人们更加注重教育教学的生活化,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学科知识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1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与研究现状
        早在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融入未来社会,才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我国在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上述教育最高行政部门的建议来看,当下的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非功利性追求升学与学历的教育。我们应更注重提升孩子们的内心与外部真实世界的连结,由外而内的影响孩子,最终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未来的人生中由内而外的接纳、顺应甚至是创造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层面上,能有效建立外部真实世界与孩子内心感受的最好方法,也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莫过于开展生活化教学,将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引入新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最后再从理论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去。根据文献检索,很多一线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在探索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做法,比如: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实验教学生活化,课后实践生活化。
2生活化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抑或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要想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有一个绕不开的前提:对学生来说,什么样的情景是生活化的,什么样的内容是生活化的,如何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再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比如,在学习《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内容中,生活中嫩肉粉的原理及蘑菇、木耳等可在腐木秸秆上生长等现象均与该节内容有关,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是从前者出发还是从后者引入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想要找到答案,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学生当中调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不同学生的成长阅历是不同的,学生与我们教师成长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当中,切不可将我们的想象直接嫁接在学生身上,切不可以我们的认知当作学生的认知去设计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教学实践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那是在一次关于必修2的内容测验当中,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让两株玉米进行人工杂交,合理的操作程序是什么?备选答案中设计有需要对母本去雄和不需要对母本去雄两个主要的区分点。老师们预期这是一个很容易的试题,但最后的检测结果非常出乎我们的预料,约有1/3的学生的选择是需要对母本去雄。原因也许并不单一,但毫无疑问有一点是,不少学生并不了解玉米的花的结构特点。这个在我们看来十分容易的问题,反倒成为了学生的绊脚石。假如我们不做调查,以我们教师的揣测去处理这些内容,注定会出问题。


        我们应当真实了解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主体,他们的生活阅历是什么样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中有哪些是他们熟悉的。在这个前提下再去设计生活化教学才是切实有效的,才能真正让学习的主体——学生有兴趣、有欲望、有信心沉浸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并从中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培育出有“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需要真正摸清学生的生活阅历,才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化教学。
3生活阅历的调查与分析方法探索
        在进行生活化教学之前,至少要做两项工作,一是梳理教学内容,列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必备生活阅历,二是调查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真实情况。本文接下来主要针对后者谈论一些想法和做法。
3.1 调查的方式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和访谈法。相比较而言,访谈法往往受到地点、交通、调查人数和内容记录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而我们调查的对象是较大群体的、不同环境下的学生,所以更适合我们调查对象与内容的方法是问卷法。问卷可以很方便的在不同学校之间流转,收集上来的信息也更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和见解,问卷还能实现大样本、全面的调查。
3.2 调查内容及形式设计
        问卷的内容设计也是我们反复思索的问题,简单的判断题或选择题,还是开放性的论述题更适合我们的调查对象?考虑到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十六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尚不及成年人深刻和成熟,个体之间差别也可能非常大,问卷内容如果全部设计为简单的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会掩盖一些学生更广阔的认知和生活阅历,因而掩盖了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如果全部设计为开放性的论述则会导致另一个不足,一些学生难以组织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认知。经小范围的实验和研究之后,我们决定在问卷形式设计上采取以下两种问题方式:不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简答题。
        以高中生物必修1有关的必要性生活阅历的问卷调查为例,必修1的内容涵盖了细胞的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及生命历程等几个主要的模块。倘若我们想通过一张问卷、一次调查来了解学生全部内容的相关生活阅历状况,可以想象那将会是一张“巨大”的问卷,需要学生一次性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问卷。我们认为这将不利于我们的调查工作的进行。一方面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及应付心理,另一方面后期我们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工作也会很繁重。比较理想的办法是以与生活生产实践连结较多的几个章节内容为对象,分模块、分时间、分次的进行调查。针对上述几个模块分别设计问卷,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开始之前进行相关生活阅历的调查及数据的整理,然后依据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教学设计。
3.3 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在不同学校和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在每一个章节中大部分学生都有的阅历,以此为生活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切入点,对于应该有而多数学生不太清楚或者缺乏的生活阅历,利用课堂资料分析、课后探索等合理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补充,最终实现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家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初探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年03期
[2] 李晓娜.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1
[3] 王艳红.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调查问卷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学周刊  2017年18期
课题名称: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生活阅历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影响》(JCJYB19080130)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