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成晓燕 何 冰 吴柱国 程吟
[导读] 康复治疗学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康复医学理论以及康复医学评论以及康复治疗技术。
        成晓燕  何 冰  吴柱国  程吟      
        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摘要:康复治疗学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康复医学理论以及康复医学评论以及康复治疗技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于操作、病例等来开展分析,应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康复治疗学包含的内容,分析了在传统模式下进行康复治疗教学所使用的方式,并探究了多样化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康复治疗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康复治疗学;教学;应用
        康复医学形成的时间比较短,现代康复医学最早出现在我国是19世纪末,并且在政府以及社会群众的关注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康复医学在教育以及科研等角度的发展较为突出,并且所运用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健全,大部分大学都设立了康复医学这一课程,并且为教师考核提供了标准。但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相应达成预期目标,就必须要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课前预习、课堂活动以及评价等三个角度制定较为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并在康复医学教学中进行实践,这能够取得较为有效的成果。
一、康复治疗学包含的内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康复医学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科中有着较为多样化的内容,主要有人体发育学、残疾学、环境改造学、社会学、生物学、病理学、生理学以及解剖学等[1]。康复课程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康复医学概论以及和康复医学有关的基础知识。第二,对于康复医学进行的评价以及展开治疗的技术。第三,疾病康复。
        因为康复治疗学中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需要对于理论、操作以及实际病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所出现的内容和专业性名词数量较多,学习难度比较大,而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增加了学生进行理解、记忆的困难程度,阻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康复医学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以及理念的抽象性比较强,需要开展的操作比较多,课程时间比较少。教师会选择在大班开展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只需要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进行实践,康复医学教师效果得不到提升。
        康复医学概论以及和康复医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有运动学、残疾学、物理学等,并且要将康复医学和其他学科相关联,对于理论的要求比较高,包含的范围较为多样,在枯燥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很可能会对于学习产生反感[2]。
        康复医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进行康复医学评价以及应用康复医学技术需要有表格作为支持,特别是在康复治疗技术中需要使用较为多样的仪器设备以及运动机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坚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可能会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理解的难度,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疾病康复主要是指在康复评定以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这和以治疗疾病作为重要内容的临床医学存在着一些差异,其将对于病、伤、残进行研究预防、评定以及治疗作为主要目标,能够有效的改善躯体情况,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灌输知识,很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脱轨,学生对于学习缺乏热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多样化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于问题开展PBL教学
        借助于问题开展教学这一模式,将教师作为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对于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3]。一般包括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组交流、再次提问、查找文献、合作探讨、反馈等环节。这一教学方式可以较为有效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于资料进行查找的能力。但是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和主体差异较大、忘记一些概念的情况。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适当的对于学生进行引导。


        康复治疗学传统教学模式,是和教材相符的,能够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是较为完整的。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被动,很可能会对于学习产生厌烦。
        为此,在进行现实教学时,教师应该考虑到课程特征,将传统教学模式和问题教学相联系,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出现的问题,主动地对于问题进行探讨,这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康复治疗医学和临床医学存在的不同,提升学生对于康复治疗医学的重视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升每一节课程的利用率,使教学构造更加科学。除此之外,教师必须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适当的对于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应用微课开展教学
    康复治疗和康复评定中,出现的评定以及治疗技术较为多样,并且抽象性比较强,运用不同类型的抽象技术很可能会发生混淆,学生很难理解,掌握知识和技巧的难度比较大[4]。比如说,在对于运动疗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践。如果教师坚持只对于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则很难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运用微课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搜集相关图片、视频、音频资料,并进行汇总,借助于微课使学生了解到运动疗法的不同情况以及对其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等,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更具有趣味性,这从某种角度来说,降低了理解难度,能够提升学生进行评价、应用治疗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对于这一学习产生兴趣。这不但降低了对于时间的消耗,还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是比较灵活的、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长,知识点清晰,有效的解决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分析案例进行CBL教学,将CBL和PBL教学相结合
    将案例作为中心,营造一个虚拟或者是真实的氛围来分析案例,并根据案例合理设置一些问题交由学生进行探讨,并开展其他教学互动,这能够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现实需要,从而制定一个适宜的教学方案。运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需要消耗教师较长的时间来对于案例进行搜集、分析,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展现出一些典型病例,并找出学生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和其进行沟通,并设置一些问题,由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并借助于微课使学生了解到对于不同疾病进行康复和治疗的手段。比如说,脊髓损伤这一疾病在康复医学中是较为常见的。教师对于案例进行分析,再借助于视频来对于截瘫屏幕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了解病情分析多种类型功能障碍出现的概率,尽可能的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对于不同功能进行调整,提升其治疗成功的概率[5]。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应该如何采取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这能够较为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借助于微课为学生提供一个找到自己不足进行改善的机会。
三、总结
        运用多元化模式开展教学,优势较多,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一情况下,可以根据实践作出分析,使不足转变成为优势。首先,要根据理论进行研究,对于多元化教学理论体系进行补充,使其更加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措施进行完善,这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这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够满足教学改革需求,使教学更加高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缪萍,潘翠环,于瑞,叶正茂. 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在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中的意义[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2(06)
[2]赵杰,李卫东,李国标. 康复治疗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广州医药,2015,46(04)
[3]肖丽,谢菊英,王灵,欧阳子腾.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临床运动疗法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3)
[4]李艳,魏秀坤,陈晓青. 康复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探索[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1)
[5]邱铄. SPOC教学模式下药理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5)
基金项目:1.校院协同视阈下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GXJK060);2.校院协同构建下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广东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JY15027)
通讯作者:程吟,E-mail:chengyin@gdmu.edu.cn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